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现场缴获的毒品。 景国民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在行动中抓获嫌疑人。景国民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提笔到完成《破冰行动》剧本,编剧陈育新用了3年,去广州探访4次,“需要平衡的内容很多,探访到的内容也都是剧里后半程抓捕阶段的故事,不好展开。”

在陈育新看来,改编真实案件会先入为主,所以大概的框架和故事不能太离谱。但是真实的“雷霆扫毒1229”只是一个打击和侦破的过程,电视剧虚构的故事和人物要跟大整体融合。“这是一个重量的大行动,从公安部督办、领导,到下面省厅,各省各市县公安局配合,光是行动就涉及了将近四千人,我们拍的时候调了多名警力。所以这里面要选取一个角度,以便把办案力量、禁毒形势、毒贩经营交易等多条线索全部串联起来。”陈育新最后把男一号定在一个很基层的民警身上。一名基层缉毒警察,如何与毒品销往境外这条线产生交集?于是就有了李飞、李维民、赵嘉良这三个人物。而《破冰行动》中,多到需要频繁打字幕介绍姓名、身份的人物有没有原型?新京报记者根据采访和公开资料进行了梳理。

《破冰行动》中因为东山市毒品泛滥的恶劣情况,公安部决定针对东山市展开行动。在省公安厅的引荐下,广东省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担任这次调查组的组长。公安厅纪委副主任左兰任副组长,协助李维民调查东山市政府人员和犯罪人员勾结充当保护伞的现象。李维民是一位有20多年缉毒经验的老警察,他运筹帷幄,为了挖出东山制毒贩毒的证据,布下天罗地网。

在现实中的“雷霆扫毒”行动,公安部是一个主要发起和督导的部门。整个事件在行动之前将近有两年多时间来摸清这些情况,过程中公安部、禁毒局都有干部下去督导。左兰的原型是公安部缉毒局的同志。李维民原型是前线指挥的这个人,他当时是禁毒局的副局长,编剧对他进行采访大概有一个多星期。

全剧开篇从李飞试图进入塔寨村缉毒开始,在他对毒贩的审讯中得知了公安内部有“300万”的保护伞。面对周围毒贩以及公安系统内的危机四伏,他眼里只有黑和白,他的目标很简单,揭开塔寨制毒贩毒黑面目,找出事实真相。

李飞这个人物没有原型,但综合了采访的大量警察,归纳了他们的一些精神。在编剧陈育新看来,李飞作为一个年轻的警察,从警校出来不久,又没有任何家庭的牵累,所以他敢冲敢拼,还没有被当地的黑势力、贩毒集团污染,所以李飞相对其他人更纯正,更能体现出一线缉毒警察的精神。

赵嘉良原本就混迹黑道很多年,他老婆死时跟毒品有关,他有资源,慢慢就发展为线人,一直在协助警方查案,而最终林耀东被抓捕成功跟他也有着直接关系。

“卧底”一直是警匪剧尤其是缉毒题材中常见的人物设置,陈育新说,他在采风中从警方得到的信息却是,在现实中,警方基本不用卧底,用了会带来很多负面的问题,生命安全没法保证。其次,毒贩加入团伙都是要吸毒的,不吸就会引起怀疑。剧中赵嘉良是个线人,不是卧底。线人跟卧底是两个概念,卧底指的是警察,而线人则不是警方编制,警方要破案打不进敌人内部去,就收买敌方阵营里内部消息比较多的人提供情报,这是线人。如果把赵嘉良写成卧底,就意味着他是警察身份,想混进毒贩团伙里取得他们的信任需要干很多坏事,也会有损身份形象,会越很多红线。

水伯是最底层的一个“瘾君子”,在吸毒之前,有着正式工作,受人尊敬,染上毒品之后从人民教师沦落为蓬头垢面的拾荒人。

水伯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写他是一个教师,是因为教师比较体面、尊严,是一个知识分子。后来被毒品摧毁成为一个拾荒者,这种反差比较大,从人物的个性上会写得比较极致。陈育新说,在现实中,当年制毒村制毒范围非常广,因为吸毒而家破人亡的村民比这惊心动魄的更多。

剧中,李飞最先怀疑的警局内部的“保护伞”就是蔡永强。身为缉毒大队队长,蔡永强在审讯中不卑不亢,说话滴水不漏。就连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这样老谋深算的人,都看不透他。蔡永强身为一名缉毒警察却深陷腹背受敌的复杂环境之中,不知道谁是自己的敌人,哪个同事被毒贩收买了,只能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怀疑。

蔡永强也是编剧综合了很多警察的人物。很多观众说蔡永强不作为,陈育新说,在现实办案中的警察被腐化情况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没法做。缉毒必须要抓赃,抓不到就没有证据确定他是毒贩,证据链条要非常充足才能定罪,所以蔡永强每走一步都要非常谨慎。

马云波在剧中起初是一位正直的缉毒警察,东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有能力,很快就被李维民相中并将他视为培养对象,当成自己的徒弟。参加二一八案件后被贩毒集团报复,致使他的妻子身中150颗钢珠,手术后依旧有9颗钢珠无法取出,马云波妻子的身体被疼痛折磨,只有海洛因能解除她的痛苦。马云波妻子吸毒的事被林耀东发现,于是当作把柄要挟马云波,成为林耀东制贩毒集团的保护伞。

在采风中陈育新并没有接触过和马云波有着一样经历的缉毒警,马云波这个设定是虚构的。但实际上警方被拉下水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真正案件中,当时公安局的高层领导都被拿下了。剧中马云波算是公安系统里被腐化的最大领导,真实的案件公安系统也就这个层级。

林耀东不同于以往那些出入灯红酒绿、戴着大金链子、文身的毒枭形象。林耀东外形斯文,是村支书也是当地人大代表,同时还在做房地产生意。在他的观念中,他带领了全村人致富,让村民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兴建学校,让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他不光控制了当地的毒品生意,也控制了村民的思想。

雷霆扫毒案之后,很多媒体都对大毒贩蔡东家进行过报道,他就是剧中林耀东的原型。写剧本之前,陈育新看了蔡东家的照片、视频。外形上看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的都是正常体面的生活,跟政府的很多官员勾肩搭背,自己还有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场面上还都是很光鲜的,只不过回到村子里,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心想着的事就是把毒品卖出去。

现实中蔡东家不但亲自组织制造毒品,还为村民制贩毒明里暗里地提供保护。他利用自己汕尾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秘密收集警方侦破毒品案件的信息,在警方行动前通知重要人员潜逃,并试图通过行贿办案人员,帮一些被捕毒贩逃脱法律制裁。剧中,林胜文被捕后,对李飞施以金钱诱惑,他甚至坚信,警察拿他根本没有办法。而据新闻报道,蔡东家在被抓获的第二个晚上,就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让看守自己的武警战士拨打,并声称只要打了电话,就会有人送10万元过来,作为酬谢。

剧中,林胜文在警局审讯时无意中透露出“保护伞”300万的信息,取保候审出来之后就被林耀东指示,拖到楼上直接吊死了。现实中没有,这是虚构的情景。

2014年身着囚服、戴手铐的蔡东家在警察押解下,回到村中取证拍照。在他家尚未完工的望海四层别墅前,蔡东家望着围观的惊讶不已的同宗同姓村民,落下了眼泪。

2019年1月17日,蔡东家被依法执行死刑。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