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芥末酱

编辑:老干妈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追求美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一个精致妆容的背后,也许是多种昂贵化妆品的堆砌;

一个完美造型的背后,也许是数月零花钱的积攒贡献;

一件精美成衣的背后,也许是数只动物皮毛的牺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追求美,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手段都在理解范围内;

但有时候,对美的追求会因为金钱诱惑以及攀比心理的出现而变质,这时候,欲望就成为了美丽的原罪。

麻仓土

刚剁完手的你是不是又嚷嚷着“要吃土”了?只能说你们对土的知识一无所知(微笑.jpg)

有的土表面平平无奇,实际上你有钱也吃不起!

比如——麻仓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仓土是制瓷的主要原料,名字来源简单粗暴——因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而得名。这类土质地上佳,用以成胎,可以提高炉温,致使瓷胎不易变形。

以麻仓土为胎土烧制的元瓷,胎色以白为基色,微显鹅蛋青,显青白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胎底有明显的铁元素积聚而成的芝麻黑点,是不是跟传说中白净、细腻的陶瓷胎底很不一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仓土胎底特征 来源:网络公开图片

在元、明时期,麻仓土又称“御土”、“官土”,这样高大上的称谓意味着它的身价要比其它的土高出一大截。而且麻仓土并不允许民窑使用,直接由官方垄断,因此从元代始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官窑瓷器均为麻仓土胎质。

嘉靖年间,明世宗曾下令景德镇御窑烧制特大件的瓷器大龙缸,这样大的订单使得麻仓土的用量急剧增加,原本以麻仓土为瓷土的制瓷工艺已经不能完成烧制这样特大件瓷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仓土瓷器胎底图 来源:搜狐网)

到了万历年间,麻仓土开(bei)采(tao)已(kong)尽,原料面临枯竭,“御土”库存告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御土”没有了存货,官窑要怎么办?

这时候,机智的匠人们开始寻觅新的土种,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的土——高岭土出现了,就此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点翠

1956年,随着明定陵的发掘,中国历史上最奢华的凤冠得以重见天日。

定陵共出土4顶凤冠,这件属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孝端皇后凤冠图 来源:花瓣网

这件凤冠公认的精华之处就在于点翠,且点翠难度相当大,不仅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灵动感十足。

这精美绝伦的工艺,奢华大气的造型,也太美了吧!原来凤冠的颜值这么高,怪不得人人都相当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翠放大细节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那么问题来了,能大面积运用在皇后凤冠上的点翠是什么来头呢?

点翠是一项传统工艺,多用于首饰制作中,其制作步骤是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位涂上胶水,再把翠鸟的羽毛镶嵌在座上,形成吉祥精美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翠凤凰头花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明代,只有皇室或者诰命这个级别的凤冠、翟冠才用到点翠。

到了清代,点翠的应用则达到了鼎盛时期,除了宫廷御用的冠冕、首饰,一些宝石盆景甚至是绢扇上都开始使用点翠。

民国初年,点翠更是由宫廷贵族流行到了民间,成为了一种时尚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翠钿子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点翠的流行与滥用,意味着翠羽需求量的增加,清朝的大量捕杀,已经令翠鸟数量急剧减少,民国时期的风靡,更是令这类身姿绝美的生灵几近于绝灭。

1933年之后,风靡一时的点翠饰物几乎销声匿迹。

没有了翠羽作为原料,点翠技艺面临失传危机;

没有了点翠的传承,那些流光溢彩的华美将何去何从?

于是,仿点翠工艺应运而生了。

一般仿点翠分为两类,一是用孔雀羽代替,但孔雀羽枝粗软,胎体一般轻薄,防水性也远远不如翠羽,遇湿气便会起翘脱落;另一种便是用宝蓝色的绸缎,即“点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妃在《甄嬛传》中佩戴真品点翠头饰 来源:简书

《甄嬛传》中甄嬛及其他妃嫔佩戴的点翠大多为点绸所制,只有一人例外——蒋欣饰演的华妃娘娘!她佩戴的点翠饰品是从一位收藏家手中借来的真品,市值约100多万,真“清宫第一宠妃”没错了。

象牙

想必大家对于象牙雕刻并不陌生,传说中鬼斧神工的鬼工球就是为象牙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牙镂雕多层套球图 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中日两国双双展出鬼工球进行同场battle,而到了评比阶段,日本展出的鬼工球竟然比我们的24层多出了6层!这时候,我国的牙雕大师表示很疑惑,当时鬼工球的极限是28层,日本是怎么雕刻出30层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我方代表机智的提出了将两个鬼工球同时放入沸水中一辩真假的办法。尴尬的是,日本的作品下水之后“四分五裂”,原来他们的30层是用胶水粘和而成的!而我们的鬼工球却完好无损,事实证明,真品经得起任何检验!这也让世人对中国人对于牙雕套球的精益求精和严谨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牙雕镂空套球图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同时,鬼工球的精雕细刻也使得牙雕工艺越来越受欢迎。

牙雕是象牙雕刻的简称,它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精雕细刻的工艺,备受收藏家的喜爱。

随着象牙雕刻在收藏界的人气逐渐上升,它的取材也越发受到关注,甚至引发了人们的探讨和争议。

象牙雕刻取材于象牙,象牙一般分为三类:牙料杀取者为上品,自死者为中品,自蜕者为下品。为了获得品质上佳的牙料牟取暴利,滥捕滥杀野生大象的情况愈演愈烈,野生象群数量告急。

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颁布公约成员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的禁令,并将象牙列入禁止销售项目,2016年,国务院已发布公告,要求全国各地在2017年底前全面停止象牙交易,象牙作为工艺品原材料的时代彻底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海关查获的走私象牙 图源:和讯网

但不可否认的是,象牙雕刻是一项精美绝伦的手工艺,这项技艺的传承并没有因为原材料的缺失而停滞。

不少牙雕大师开始寻求替代品、仿制品,相关部门也在引导匠人们用替代材料发展牙雕、骨雕等其他技艺,以求能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古今皆如此。

为了大批量的制瓷而挖空了麻仓土,为了拥有点翠而捕杀翠鸟,为了获取象牙而杀害大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过度的索取是导致这些材料的消失根本原因,而没有了这些原料,历史传承下来的美在一定意义上也会随之一并消亡。

不过,材料会消失,技艺却依然在,匠人们也一直努力着在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中寻找平衡。

正如南京仿古牙雕非遗传承人戴德裕所说:“材质可以改变,但技艺会一直传承”。

参考资料

【1】《珠翠光华:中国首饰图史》——黄能馥,苏婷婷

【2】《《延禧攻略》中美人再多,也比不上它抢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3】《点翠:远逝的绝艺》——董双成

【4】《玩瓷器不能不懂高岭土与麻仓土之间的区别》——阿子建

【5】《“禁象牙令”下 非遗牙雕技艺如何走出传承困境》——光明网

【6】《万国博览会上,日本展品“造假”,中国的“鬼工球”惊艳全世界》——小杰观史

【7】《象牙雕刻:尴尬的禁忌之美》——周冉

【8】《中国象牙交易年内全面停止:鼓励使用替代材料 》——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