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来啦!

近日,徐汇法院立案庭荣获“2017-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文明号”“2018年度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两项荣誉称号,为他们打cal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至今,该部门先后获评上海法院示范诉讼服务中心、上海法院立案信访先进集体、上海法院登记立案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5人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20余人次荣获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

走近这个优秀的集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 默 付 出

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守者

“我进入徐汇法院工作快2年了,由于窗口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当事人,传递法律的温度,希望今后能积累更多经验,温暖更多当事人!”立案庭年轻的法官助理吴诗杭给小编说完心得,就立马投入紧张的接待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是立案法官的真实写照,紧张、忙碌、一刻也不能离开,时时刻刻考验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法院立案庭每天有18人坚守在这样的一线岗位,他们要把好案件进入法院的第一道关卡,他们要接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当事人,他们要让当事人在第一次走进法院时就感受到暖暖的司法温度。多年来,他们的默默坚守收获了当事人的点赞,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8年,徐汇法院立案庭立案39875件,结案14896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数的60%,其中,成功化解多起信访难案并获评全市法院精品案例。

积 极 创 新

探索“八员一者”机制的先行者

当前,“案多人少”的矛盾是法院面临的一大课题。如何在有效解决案件高增量的同时,推进专业化审判发展,让法官从简单、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我们积极寻求各方支持,通过明晰边界,将可剥离的审判辅助事务项目化,探索‘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希望能为审判分流、为法官解压。”立案庭庭长许斌解释道。

“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是指徐汇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下设“诉讼服务事务社会化管理中心”,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通过购买、协作等方式引入的社会服务项目集约整合管理,形成包括调解员、送达员、调查员、协执员、归档员、运维保障员、扫描员、诉讼辅导员和志愿者在内的“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公证调查员”为例,徐汇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公证辅助”窗口,由公证处派员常驻提供“一门式”服务,开展家事案件诉调对接、无争议事实确认、静态证据调查、参与诉讼保全、配合执行保障、辅助文书送达等各项工作,并建立信息共享查阅快速通道,全面推进信息共享。2018年,徐汇法院委托公证办理调查事项561件,办结514件。

敢吃“螃蟹”,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徐汇法院立案庭这项创新举措受到最高院关注,被新华社报道,这个集体也成为法院辅助事务社会化管理机制探索道路上的先行者。

“甘 棠 树 下”

传递司法温度的践行者

古时,召公巡礼乡邑,曾在甘棠树下听讼决狱,为百姓化解纠纷,由此传为一段佳话。2018年3月12日,徐汇法院成立由28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组成的“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与徐汇区13个街镇定点结对,根据社区不同的司法需求,积极开展分类定制法律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社区法官工作室的专职社区法官,王宏霞需要对接全区13个街镇的各项司法需求,法律咨询、社区调解、巡回讲座……就像是“全科医生”,她每天都在奔走治理社区的各种“疑难杂症”。

“就在前不久,我们收到了一封群众寄来的书信,上书‘甘棠树法官’收。”立案庭副庭长李红笑着回忆,在这封信里,当事人提出,因为邻居长期在公共区域内堆放物品妨碍了通行,希望社区法官能够出面协调此事。法院收到这封信后,立即转交给了社区法官,社区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寄信人,并与街道司法所、居委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查实情况,充分了解案件状态与双方当事人诉求,并搭建平台,让双方当事人将意见建议搬到台面上,打开天窗说亮话。在几方融洽的交流中,法官从法理和邻里相处角度设身处地做工作,最终将这起邻里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也将司法温度传递到了基层。

2018年,“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共审查人民调解协议559份,出具调解书和裁定书354份,上门调解24次,参与现场调解88次,开展法律讲堂24次,提供法律咨询29次,听众达1560人次;共走访13个街镇46个居民区9个园区3所学校1所军营。2019年1月,社区法官工作室获评徐汇区社会建设优秀创新项目,“甘棠树下”品牌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法院立案庭全庭干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践行“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让服务成为习惯”的宗旨理念,注重培养发挥青年骨干作用,让青年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搭建平台,鼓励帮助干警成长成才,努力打造一支职业、进取、温情的诉讼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