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圆明园的毁灭让后人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只能通过纪录片看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即便如此,也同样被圆明园理想与艺术的结合而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三个字的意义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