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氢发动机在河南南阳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5月24日见诸《南阳日报》的头版头条:5月22日上午,河南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为青年汽车集团研发的“水氢发动机”,也就是传说中“只需加水就能开车”的神器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全球领先技术”一出,举世震惊,汽车加水就能跑?石油宝宝太“心慌”!国际油价顿时暴跌逾5%,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的理化常识受到了挑战,专家则说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认为是“永动机”似的假科学。

涉事企业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水氢燃料汽车技术已成熟,不会延缓南阳项目进程。并声称“事实摆在这里,不是瞎编的”。

25日上午青年汽车掌门人庞青年在南阳洛特斯现身,回应之前的质疑:“在车辆的动力系统方面,上侧灰色箱体为加料容器,下方的罐装物为反应杠。根据堆氢的需求,料自动到反应杠,就像喷油一样,是全自动的。反应杠产出来氢气再到氢堆,出来就是电。”、“车载水解制氢氢能源汽车不是光加水的,是反应物在我们研究的催化剂作用下,和水反应实时制氢,氢气经过氢燃料发动机产生电,经过电机驱动车辆,使车辆行使。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做车载水解制氢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年限试验,使用年限与车辆一致后,按国家规定程序申报产品公告后推向市场。”

南阳市委书记22日试乘的水氢车也在现场展示。

既然事实摆在那里,我认为从理论上是成立的,技术上也有突破,只是暂时可能成本很高,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需完善,随着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应会走向市场。

至于成本问题,庞青年回应:“里面的反应物我要回收再利用,用户你就付车费,你管我成本高低?亏我也亏不起,我也不可能亏,成本这事情不能告诉你,我们是机密,人家成本很高做不了,我的成本很低做得了,这是我们公司的技术。”

并称其水氢燃料技术则是与湖北工大联合研发,不是光加水,而是反应物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实时制氢;奔驰新车就是将水转化为氢作燃料;目前正在进一步做车载水解制氢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年限试验。

这一新闻之所以引起巨大轰动,并遭受各方面的轮番讨伐,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让人想到这是不是又有人耍噱头在明目张胆地诈骗?

有人喷:水变油来水生氢?不用电解只管“吹”?这是因为早在20多年之前就有过水变油的闹剧,那场骗局不但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还有投资人因血本无归而自杀身亡,相关责任人后来亦因此身陷囹圄,人们已“提水色变”,认为现在又有人借水来圈钱了。

严格地讲,也确实有噱头的成分,所谓“水氢发动机”就是“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为动力的,并不是说加水就可以行驶,还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起名叫“水氢发动机”太突出“水”字了,让人产生错觉认为水是燃料,这显然违背常识,概念被偷梁换柱了。

二、有些专家和业内人士思维僵化,囿于单向思维不求多维突破。

有业内人士称,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催化剂只起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作用,其本身并不发生损耗,因此青年汽车的水氢燃料车在不加油、不充电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电解水?

专家们说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认为是“永动机”似的假科学。

水可裂变为氢和氧这是我们初中就学过的化学常识,只是裂变的方式有多种,就看人类能够发明和利用多少种。请注意:按照庞青年的说法,关键是催化剂。我认为这个催化剂就是浓缩了高能的物质,这个物质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再转化成电,这不就能量守恒了吗?我们小时候就知道水没遇到生石灰就会发出大量的热量,当然庞青年不会用生石灰作催化剂,这样生成的也不是氢气,但说明了水与其它物质反应是可能生成能量的。

就看你有没有往水和其它物质生成氢气这个方向想并探索和发现。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对媒体表示,“水变氢”必须要有外部的能量才能有动力,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对于青年汽车声称的“特殊催化剂”,陈全世说,这种物质并非什么催化剂,而是一种高质量的可燃固体物质,类似于炸药,内部含有大量能量。类似实验目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本无法形成量产,因为该工艺还牵扯到环保、安全等问题。

从陈全艺所长的言论中可窥出,有高质量内含大量能量的可燃固体物质可做催化剂的,说明这个方向是有路可走的。我认为也不一定仅局限于类似炸药的物质,核能、原子能不便利用,那质子、中子等有可利用的吗?煤,炭,化工品中的甲醇、乙醇,金属材料中有没有液化了高压浓缩了富含能量的?

有人会说发现或生产出可利用的这类催化剂会不会成本很高?我认为不一定,沙特石油实际成本很低,不到20美元,但通过OPEC的限产供给被人为炒作到7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同样的燃料能量我们花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来购买,其它物质中存在的同样的能量如果我们科学利用了,是不是就会还原能量的本来价值而省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成本?

不摸索怎知会不会成功?水不易裂变,会不会像鸡蛋一样想攥破很难,但轻磕一点就瞬间裂开了,是不是没找准突破口?有人就说是从水中含有的微量氘入手的,也是一种思路。

只要往水转氢的方向去研究和探索,不定什么时候机缘巧合就发现或制造出这种经济实用的催化剂,因为石油中的能量是被人为炒高了的,对石油进口国是是不公平的,又因当前的科技水平限制无奈额外付出的。

像巴西及其它一些产糖国在国际油价高的时候就会利用甘蔗生产乙醇,再用作燃料,多此一举都划算,更加证明了同样的能量石油价格严重被高估。

青年汽车外的其它公司和科研院所应奋起直追,谁早日突破将这一科技安全经济地造福人类,谁就会获得更多的福报。

三、这个新闻提出了要靠谁担负起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责任和重担,哪里应是中国科技攻关的主战场。

国家每年投入巨量科研资金,当然也是硕果累累,但要看到也有问题和不足。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家就应异想天开,要有非同寻常的视角,敢走无人敢走的新路。

有些科学家的目标就是套套国家经费,带带研究生(许多导师就拿研究生当小工,家政工),按月高工资,没有拿诺贝尔奖的远大目标和多向思维,你们不努力难道要靠一无资金支持二无科技水平的社会青年制造各种概念,四处融资来发展?难保不会有人拿着创意去骗钱,既使有人真的想创造科技造福人类,但粮草不足,孤军作战,又有几个能实现?

华为够实力雄厚了吧?生产一种产品就涉及许多的硬件、软件产业链,遇上美国制裁,既使他设计出了芯片,也要有厂家能够生产,解决了芯片,操作系统的开发也是相当艰难,开发出了操作系统与他国的系统架构融合也是难题,如些种种,此时此刻,荟萃了数量最多,人才最优的科研院所好像成了旁观者,不知这些科学家有心无力还是思路受限,总之,让人感觉关键时候有点掉链子。

四、庞青年昔日的“斑斑劣迹”已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由屋及乌,让人很难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和目的了。

事实上,庞青年有许多“黑历史”,他的“氢能源汽车项目”也多次受到质疑。

查询公开信息、公开报道等梳理发现,位于浙江金华的青年汽车集团早在2017年8月就对外宣称全球首辆水氢燃料车诞生,但遭到了全网打假。

工商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庞青年本人控股企业共26家,其中青年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庞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

特别是其在鄂尔多斯、石嘴山等地利用招商引资换取煤炭指标转手套利数亿元的过往纠纷,更是被贴上了“骗子”的标签。

但愿他这次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