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5 06:5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祝漪波 见习记者 钱洁瑗

不知道有多少江山人和我一样,每次路过石门镇,都要走同一条街,去同一个位置,吃那一碗馄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山石门镇的馄饨可以说是鼎鼎大名,我们总说“好咥”!但是为啥好吃?我却从来没有深究过,于是我今天又特地去了一趟,想看看这全国各地都有的馄饨为何独独这一家总让我流连忘返!

一碗馄饨,石门人的深深牵挂

熟门熟路来到这家老店,发现,因为小城镇整治,店门口早已挂起了新做的招牌:“老牌手工馄饨”。店里人不算多,几位妈妈正给宝宝喂馄饨吃。

老板娘毛水莲坐在右边的案台边和徒弟陆芳菊一边包馄饨一边聊着天。得知我们的来意,老板娘笑笑指着对面说,让他来讲。方才知道,正宗的老板毛庆祝趁店里比较空闲在和邻居下象棋,拼杀正酣呢。

不忍打断老板的战局,我和老板娘攀谈了起来。“我在这里包了27年了,他有38年了。”老板娘说道。算起来,老板娘嫁过来整整27年,从原来一个弄堂里摆摊到现在不算小的店面。老板娘看着石门镇的孩子们长大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吃,倒是感慨万千。

但其实更多的顾客却是看着今年61岁的毛庆祝长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说着,一位老顾客毛水媛走进来:“有现包好的馄饨吗?装个十块钱。”

“您在这吃多少年了?” 我问道。

“我今年50了,从我记事起,就这里吃了,那时候还是老板的爸爸掌店!今天感冒没什么胃口就来买一点,迟点自己回家煮。”

除了现吃的,不少人还来这里买现包好的馄饨,带回家自己烧着吃。

祖传四代,馄饨手艺独具匠心

这家馄饨店是祖传四代,虽然具体说不清到底多少年,但是“百年老店”的名号却是跑不了的。

“你这馄饨到底有什么门道?这么好吃?”我问道。

老板娘笑笑:“你看这个馄饨皮。” 老板娘拿起一张馄饨皮盖在一张纸上,纸上的字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薄!“擀这么薄的馄饨皮,每斤起码需要3小时!”

一斤面粉,可以包200碗的馄饨,一碗20个,那就是4000张皮!

“只有我们两个,做不过来!”老板娘坦言道,“一到放假、过年,全家人都一起过来帮忙,最多一天也就只能包2500块。” 5元一碗,那就是500碗,“卖完就算了,我也没办法。” 老板娘说道。节假日一碗难求的日子太多。

石门馄饨对石门镇的人来说承载太多回忆,出门最后一件事儿是要吃一碗这里的馄饨,回家第一件事儿也是吃一碗馄饨。像是一种固定仪式,回家没吃着这碗馄饨,就好似还没到家一样。

“这个肉,我们也是要特别仔细处理。一点肥肉都要弄干净,包括筋。”

“这个包法也是特别的,这也是我们馄饨做得慢的原因。”老板娘说道,“我们这个馄饨要包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老板娘拿起一个馄饨给我们仔细看,这个馄饨包起来方方正正的像个小盒子。一般我们平时见的馄饨都是皮上占点肉一捏就成型了。但是老板娘包起来却是要把各个边的角都仔细收起来,“就是把空气包进去。这样的馄饨一下锅,会立马浮起来像一个个小灯泡,吃起来就很滑。”

“给我来一碗吧!”我说道。

只见老板娘,把锅里的水烧沸之后,抓了一把馄饨扔下,立马盖上锅盖,也就两秒的时间,打开盖子用勺子一搂,倒进已放好葱、酱油和猪油的碗里。

全程也就5秒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好了?”我惊讶道,连问了两遍。

老板娘笑笑:“好了,你尝尝吧。”

这馄饨我不止吃过一次了,这次带着任务要细细体会。

一口下去,可以说皮是入口即化,果然是熟了!

确实很滑,这馄饨就像是溜进嘴里,然后溜进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因为这个馄饨是包空,遇到沸腾的水,馄饨里面的气体立马鼓起来,使整个馄饨就浮在水面上,而肉沉在馄饨的底部,所以短暂的几秒钟不管是皮还是肉都熟了。这么薄的皮,肉也不能多放,不然皮是熟了,肉还没熟,等肉熟了,皮又化了。

同时有些汤汁流进了皮里面,和肉混合在一起。所以当你吃进一个馄饨的时候,连皮带肉和汤一起吃了,就像是“灌汤包”,皮里面含着汤汁,加上馄饨皮的薄、肉的嫩,自然就“滑”了!

当我吃完一碗馄饨时,也没剩多少汤,直接见底!

独具匠心的皮、肉和包法,让这个馄饨别样的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也是有讲究的。” 这时,老板毛庆祝叼着烟慢悠悠地走过来,“我爸爸和我说过,同样一种水,有9种做法。”

我端起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哪9种?”

毛庆祝慢慢吐出一口烟,没直接回答我:“我爸爸说,等我出远门的时候再告诉我,第二年他就生病了……”

沉默良久他说:“我后来研究了很久,只发现春、夏、秋、冬的做法不同。”

毛庆祝按掉手中的烟:“我和你讲个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年,我姑姑带我爸爸去杭州游玩。

在路上有些累了,看到一家馄饨摊子。

姑姑便说:“要么弄一碗吃吧。”

爸爸用江山话讲:“这皮跟鞋底一样厚,我不要。”

本想着,在杭州,没有人能听懂江山话,不料想,老板却是江山人:“老乡,你这话说得太夸张了吧!”

姑姑连忙打圆场:“我们家也是做馄饨的,我弟弟擀得皮比较薄,他就随口一说。”

老板听了不乐意了:“那你来擀,我看看你的皮有多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爸想着反正也没事儿说:“那我就给你擀2斤面粉,多一两都不给你擀。”

说着就动起手来,当把擀出的皮给老板看后,老板叹了口气,承认道:“确实,我的皮和鞋底一样厚。”

“老板的那一张皮相当于我爸爸擀出5张那么厚。”毛庆祝说道。

眼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板灵机一动,吆喝起来:“江山正宗石门馄饨哟!现擀现包。”

立马,大家都抢着要来一碗。瞬间这新擀的馄饨皮包上肉就销售一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都来不及包!本来这家摊子没什么生意,那天都卖完了!”毛庆祝说道。

传承技艺,留下百年味道

这时,陆芳菊端来一杯茶给老板。

“我带了16个徒弟,这个徒弟最有情谊。有时她会回来看看我们。”

今年38的陆芳菊做徒弟有十多年了,说来她拜师的缘由也是有意思。

“我是隔壁村的,我老公是衢州人。那一年,我们到石门镇参加一场婚礼。在弄堂里看着摆着一个馄饨摊,就点了两碗。结果,我那么挑嘴的老公都觉得好吃。”

陆芳菊顿了顿:“我就想着那这个馄饨一定错不了,就来当了徒弟。”

我想这大概是一个爱情故事,而后却成就了一段师徒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江山市区城中路的分店

但说起来,这么多徒弟,只有一个徒弟在江山的城中路开了一家分店,算是让城里人不方便去石门镇也能时刻吃到这么一碗念想。

而陆芳菊打算今年在衢州马站底开上一家“老牌手工馄饨-衢州店”,把师傅的手艺带去衢州。

和老板唠嗑了半天,店里的人虽算不上多,却总是络绎不绝,根本没有是不是饭点这个事儿。馄饨可以当三餐又可以当零嘴又或是点心。就像我只要路过石门,不管什么时候,有空闲,我一定会去吃这么一碗。

“我是看到朋友圈说的,特地来的!”湖南人说。

“我是在边上景区玩,听人介绍的!”德兴人说。

“我是朋友带我来的!”俄罗斯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一百年来,这家馄饨店每天都有各个地方的人慕名而来。它静谧而温情,像是穿越百年,我与爷爷的爷爷共享那同一个味道。

“叔!” 石门镇的小年轻熟络地递给毛庆祝一根烟,转头向老板娘要了两碗馄饨。身边的姑娘带着羞涩,吃起了馄饨,我想那碗馄饨的味道大概是甜的吧~

这期小编就没去给浙小粉们要福利啦~

因为一碗馄饨5元不贵,

就怕人去多了吃不到呢!

这周末有空趁着好天气一定要带家人一起去吃哦,仔细老板的手法,

看看是否可以偷师学艺。

不过馄饨皮的制作和配方可是家传秘方,

便是小编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