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为什么要进行存货资产减值?(三)

重剑无锋,“道”篇----经营逻辑jy9000128

接上

大概率你是相信的。

你为什么会相信呢?因为这段逻辑看似“非常严谨”,不是吗?!

显然,这则“网络故事”的原创者是个体院学员毕业的“艺术特长生”,它(请允许我用“它”来形容)在用所谓发展的荒唐逻辑,去掩饰所有问题。事实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事实当然不是这回事。

事实上,美国那些信用卡公司(运通、万事达等)的经营管理要远比你我想象的复杂。当然,这些内容并不在我们本次的讨论范围,我想告诉你的是,那位体育学院毕业的“艺术特长生”所说的信用卡公司发新卡和计提坏账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只不过,这两件事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信用卡公司发新卡,相当于开拓新增市场。而坏账,是存量市场的客户因还不上款而出现。从公司经营的角度,信用卡公司不仅要开发质量更高的新客户,还要深挖原有客户的消费额度。当然,更要开发其他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而坏账的产生与管理,则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多数人会以为坏账的管理,要从早到“坏的客户”开始,以为只要遏制住他们的消费,就能有效的控制坏账产生。其实,很多坏账在发生之前,都是好好地,甚至连大数据都无法规避,尤其像远比中国要规范的美国市场。关于信用卡的问题,这里就不在深究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发展与风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多内在必然联系。

回到服装行业。

关于是否要对存货资产进行减值,涉及到三个具体问题:即,服装公司或品牌到底靠什么竞争?不减值的利与弊?存货减值能起到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第一个问题:服装公司或品牌到底靠什么竞争?

前面我说过,过去的二三十年,是中国服装企业(人)最幸福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从2000年(或稍早一点时间,到1995年)起到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品牌只做好了两件事,一件是渠道扩张、一件是市场营销。

早在9年前,当“李宁”或“美特斯邦威”的规模做到百亿级时,公司的报表利润都有10亿的量级,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5年,即2005-2010年间,“李宁”和“美特斯邦威”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都在5亿级之上,现金流也都非常好。但是,遗憾的是,这两家曾经的龙头公司,仍然把思维停留在渠道扩张和市场营销上。更遗憾的是“思捷环球”,早在2008年之前,每年的净利润都在数十亿级以上,但是,“思捷环球”除了做着“李宁”和“美特斯邦威”同样的事情外,把净利润都分配给了股东。

这时,你可能会说,公司有利润,分配给股东,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以我说,当然不是。在分钱前,首先应该要考虑的是,公司到底靠什么竞争?要想做大公司,以做小生意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当然不可能做得到。

公司利润,首要不是分红,而是要用于企业再发展!!

只有构建起企业独有的竞争力,赚到的利润,才能进入分红。你可能会说,那股东的收益从哪里来呢?很简单,资本市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再展开,今后我们另选专题讨论。

企业独有竞争力的打造,首先需要钱,需要大钱,需要企业持续的不间断投入才行。前提是,方向还不能跑偏,否则会全部成为沉没成本打水漂。

看到这里,浮现在你脑海了的可能是“研发费用”,即公司要加强在产品研发上投入,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遗憾的是,今天国内的品牌公司,几乎没有一家把“产品研发”做好了。

通常,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研究、一类是应用研究。所谓应用研究,就是具体的产品开发,目前在A股上市的国内公司平均花在应用研究上的产品研发投入总量基本在2-3%左右。而对于基础研究,中国服装企业还没有开始,夸张的说,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找不到一家服装企业在做所谓的产品研发的基础研究。

根据各上市公司的公告,大部分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在年度销售收入的2-3%之间,“海澜之家”是个特例,仅仅0.2-0.3%之间。有限的产品研发投入,连产品研发的应用研究都不够(多以工资、资产折旧的形式发生),哪里还够做基础研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