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军衔,人们可能马上联想起军人肩上那金光灿灿的星星、牌牌,那五颜六色的条条、杠杠。不错,肩章是一种军有识别标志,是重要的军人服饰,它不仅使军装更加威武、美观,而且起到标识军衔等级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国家的军队都佩戴肩章(只有个别不实行军衔制的国家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肩章还被其他许多行业服装采用如公安、法院、检察院,商检、税务、铁路、民航、航运、海关、邮政等肩章作为目前世界各国军队军行标志的最主要形式,它产生于18世纪早期的军服,虽然不同的军队有着各自的颜色、样式,但没有明确、固定的等级标志。军衔制产生以后,要求军人的衔级、兵种和勤务更加明朗化,于是西欧各国军队开始进行服装改革,军服的颜色、样式都有了改进。17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开始出现了帽徽、穗带和用于表示军人所属兵种、勤务的领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代的中国军队,清政府规定,军官着礼服时佩戴肩章、领章、袖章,着常开始于晚清光绪三服是只佩带袖章。那时的肩章、领章、袖章都是用金属丝辫编织和用金属丝刺绣而成,比较高雅华贵。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对军队佩带肩章的办法,作了一些改变:一是改变了着常服只佩带袖章的规定,改为礼服、常服均高雅肩章、领章、袖章;二是礼服肩章改为圆盘带穗肩章;三是用以区分衔级的标志由团蟒改为六角星;四是在常服上官等以肩章区别,官级一领章区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1912年11月1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的陆军礼服、常服肩章、领章及袖章等军衔标志,基本上袭用了清宣统三年规定的方法,但一些方面有所改动。其中,常服肩章的改变很大,其样式和佩戴的方式与日本军队的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政府对其军队的识别标志曾几经修订,到1936年才正式统一了军人的肩章、领章、袖饰的规定。军官只有着礼服时才佩戴肩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改穿美式军服,常服也佩带肩章。但实际上是在肩袢上钉缀金属星徽,因此也叫肩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只佩带没有等级区别的帽徽、领章、胸章。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后,开始佩戴统一的表明身份的肩章、领章。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后,全军改佩“颗红星,两面红旗”的全红帽徽、领章,并且一戴就是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我军换发“八五”式服装,全军千部和志愿兵佩带“八五”式肩章。由于当时我军尚未恢复军衔制,这种肩章只有军种区别,而没有军衔等级区分。1988年,我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全军官兵戴上了新式的军衔肩章。军官、士官肩章分硬、软两种,土兵为套式肩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许多人就是通过肩章开始认识军衔的,并能说出一连串的军衔名称来:上将、中校、少尉、下士、列兵、……但是,这些只是军衔制的外在标志和称谓。如果你还想对军衔制有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如军衔制的起源,军衔等级的设置,军衔的种类,当今各国军衔制的特点,军衔制在中国的沿革,我军历史上的军衔制和现行军衔制的内容等等,那么,就请你关注:25史,相信你会在这方面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