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一台老式无线电对讲机。

对讲机这头,是身处2015年的犯罪心理侧写师朴海英;对讲机另一头,是身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重案组刑警李材韩。

一场跨越时空的无线电对话,使改变过去与改变未来成为可能。一场与时间惊险刺激的角逐,一场权贵之间的勾心斗角,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就此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2000年7月29日。

操场上,孩子们嬉笑玩闹,打成一片。相比之下,年幼的朴海英性情孤僻,格格不入。

似乎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平日里并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海英,唯独一个叫金允贞的女孩。

她是学校里唯一一个愿意接近海英的人。看到孤独的海英,她走上前想陪他一起玩,但突如其来的靠近却让海英不知所措——他惊慌地跑开了。

转眼,放学时间,大雨滂沱。

孩子们从教室蜂拥而出,教学楼门口人群熙攘。

教学楼不远的地方,一个身材姣好,穿搭贵气的女人,穿着红色高跟鞋。雨伞遮住了她的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英走出教学楼时,熙攘不再——唯独允珍没走。

——她没有伞。

不善言辞的海英犹豫着是否和她共伞,女孩看到海英,开心地笑了。而那一瞬间,海英决定宁可自己不撑伞,也不愿同允珍共伞。

于是他冲向茫茫大雨中,头也不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不曾预料,一切的平静,都在这个不同寻常的雨天,戛然而止。

海英回到家,看到了电视上允贞绑架失踪并疑似死亡的新闻,震惊无比。

而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电视上的新闻报道声称,嫌疑人是疑似作案后潜逃的20岁男性徐型俊。

——可他分明看到接走允贞的是一名女性。

他跑开的时候还是回头了——大雨模糊之间,他看到那个穿着红色高跟鞋的女人接走了允真。

他疯了一样地跑到警局,抓住警察的手臂,说,犯人是女的不是男的。

——可是,人微言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理会他的证词,即便他为之努力多时。

所有人都觉得一个小毛孩的话不可信,指责他妨碍公务,海英一次又一次地被赶出警局。

十几个春夏秋冬,男孩变成少年。每每路过警局,女孩的母亲总是举着印着允贞照片的挂牌站在警局门口,海英很不是滋味。

转眼,从警校毕业的朴海英成为了一名犯罪心理侧写师。

但他对警界充满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入读警校不过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

2015年7月26日,距离金允贞诱拐案法律追诉期结束还有三天。

深夜,11:23。

朴海英离开警局,在一辆装载废弃物的卡车旁,他无意间听到无线对讲机传唤的声音,让他惊恐的是,对讲机的另一头的人,似乎在叫他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一个麻袋里找到了那台老式无线对讲机,对讲机另一头的人告诉他,韩正洞善日精神医院,窖井里,发现了金允贞诱拐案嫌疑人徐亨俊的尸体,拇指被切断。

蓦地,对讲机那头传来了棍棒击打的声音——无线电中断。

对讲机的另一头,2000年8月2日。

发起对讲机传呼的那个人,正是当时调查金允贞诱拐案的刑警,李韩材。

通过无线电得知当年诱拐案线索的朴海英虽然对此心存怀疑,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连夜驱车前往早已废弃多年的善日精神医院。

果不其然——刺眼的白光下,窖井里,白骨赫然。

意料之中,经过DNA检测,白骨正是当年被认定为诱拐案嫌疑人的徐俊亨的尸骨,正如无线电那头所言,他的拇指被人为切断了。

不出所料,徐型俊是当年诱拐案的替罪羊,真凶另有其人。

但警察当局不以为然,局长金范周打算以自杀为由了结这桩案子。

此时距离公诉时效结束还有29小时,朴海英决定着手调查这起十五年前的未结案件,却遭到周围所有人的反对。

彼时,警察当局告知媒体,当年诱拐案嫌疑人徐亨俊因不堪外界压力而选择自杀,世人哗然。

看到“凶手”尸骨的照片,得知“真相”的允贞母亲失声痛哭。

彼时,朴海英再忍不住。他冲出警局,告诉等候多时的记者,当年的真凶另有其人,徐型俊并非自杀,而是他杀伪装自杀,并借机喊话真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海英的言论无疑打乱了警察局长金范周的如意算盘,正当他为自己看似聪明的做法得意之时。

而朴海英“惊人”的言论使警局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对这起未结案件展开调查。

此时距离公诉时效截止还有27小时。

27小时,抓住潜逃15年的犯人,谈何容易。

历经二十多个小时的波折,他们抓到了“嫌疑人”。

距离公诉时效结束还有90分钟,“嫌疑人”被抓住并送进了审讯室,一切看似顺利。

但她拒绝承认所有事实,并表示自己对所有的事实一无所知。

突然,朴海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疯了似的冲进审讯室,发现女人穿着褐色的鞋子;女人的手,分明不是个左撇子的手——这个女人也是真凶所利用的替罪羊。

他不顾一切地冲出警局,冲向雨中——身为犯罪心理侧写师的直觉告诉他,真凶一定就在警局附近,坐观警察们的笑话。

此时距离公诉时效截止还有40分钟。

距离公诉时效截止还有20分钟。

马路对面,朴海英看到了那个女人。车流不息,即便大雨模糊了视线,女人撑伞的身影,与他记忆中15年前那个女人的身影,完美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讯室。

距离公诉时效截止仅剩10分钟。

这个名叫尹秀雅的女人却表现得出奇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容。

当所有人都认为她松口的时机到了,她却笑了:“看来还没找到确凿的证据啊,找到了就没必要这样了。”

所有人都震惊了——震惊于即便身处审讯室,这个女人的心思也是如此缜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离公诉时效截止仅剩一分钟

决定性物证的DNA检测报告尚未出来。

朴海英再也按捺不住,他拿着一张假的DNA报告冲进审讯室,逼着尹秀雅承认犯罪事实。

女人怔住了,此时距离公诉时效截止仅剩30秒。

“我,没有杀人。”

公诉时效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秀雅笑了。

她带着得意的笑容,离开了审讯室。

与此同时,决定性物证的DNA报告也出来了——一张印着徐型俊指纹的善日精神医院停车券,而停车劵上复原后的日期与其推测遇害时间一致。

法网恢恢,尹秀雅最终还是以杀害徐型俊的罪名被警方逮捕——因为距离徐型俊被杀案公诉时效截止还有一天。

这是《Signal》讲述的第一个案子,金允贞诱拐案,也是全剧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公诉时效由最初的29小时到最后一分钟,每一帧都上演着惊险刺激的反转,着实让人佩服编剧跳跃的思维。

全剧16集,每集六十多分钟,不是电影,胜似电影。

跨越时空的故事线和构思,两个时空的自然切换与过渡。

一台老式无线对讲机,每个深夜的11:23,架起了连接两个时空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曾经死过一次,但因为无线电,因为过去的改变,他们死而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普通电视剧中的穿越,对于时空转变的切换都是以穿越的形式展现。在时空变换的处理上,《Signal》以老式无线电对讲机为中介,身处两个不同时空的主角,通过无线电波,超时空追凶。

不仅如此,与普通穿越最大的不同是,剧中改变过去是为了伸张正义,为无辜入狱的人沉冤昭雪,生活轨迹的变化只是附加的。

当然,巧妙的构思,惊险的反转不过是这部刑侦剧的其中一部分,对人性和社会现实赤裸裸的揭露才是《Signal》的内核所在。

无论是对主角还是小人物的塑造,抑或是演员对角色的演绎与诠释,这部刑侦剧都可称得上“优秀”二字。

李韩材,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刑警,是一个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的耿直男人,不会耍小聪明,一心向前,最终因为不肯妥协而成为权力勾结的牺牲品。

这个钢铁直男的内心亦有着柔软的一处。

在喜欢的姑娘面前,他总是乱了阵脚,头也不敢抬,说话也开始语无伦次。

他来到她的工作单位,偷偷地在门外看着她而不敢上前,被对方发现后的他惊慌失措,塞给对方一个电棍告诉她好好保护自己,晚上回家注意安全,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可惜,他终究还是未能保护他心爱的姑娘。

他的初恋死于京畿南部连环杀人案,从未落泪的他哭得死去活来。

1995年大盗案件中,发现了调查漏洞的他苦苦请求班长下达搜查令,却被班长以“检察长儿子的嘟囔就是证词”为由驳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当年目睹哥哥入狱后孤独无助的朴海英在饭馆里付不起一份蛋包饭的钱的时候,他悄悄地塞给饭馆老板几张纸币,说,这些是以后孩子来吃蛋包饭的钱。

即便对警局失望至极,却始终不曾停下寻找真相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却在最后被金范周等人为首的官商势力杀害并伪装成失踪。

金范周,首尔警察厅搜查局长,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

从一个小小的巡警到警察局长,一路走来,他不择手段。为了掩盖自己在仁州女高中生集体性侵案中为了依附权力查案造假的行为,隐藏决定性的物证,他甚至亲手杀了当时年仅十八,被诬陷入狱,刚从少管所出来不久的朴海英的哥哥朴善宇,并将其伪装成自杀。

身为警察局长,他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间,为了扫清不利于自己生存的障碍,他心狠手辣。在下属和被害人家属面前人模狗样,却在权力面前畏畏缩缩,低头哈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允贞诱拐案中,得知“嫌疑人”徐型俊尸骨被发现后——

“那就以自杀了结吧。”他语出轻巧。而彼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徐型俊死于他杀,并且他对此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被害人家属面前,他装出一副真诚道歉并为之深感惋惜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长期未结案件调查组调查1995年大盗案件的过程中,他秘密与案件真凶韩胜奎碰面,在检察官的儿子韩胜奎面前低声下气,唯恐冒犯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海英,车秀贤等人组成的长期未结案件调查组让他出乎意料的行为却总是让他乱了阵脚,长期未结案件调查组不断深入调查和取证的过程,就如揭开一块遮羞布,过去查案的遗漏点便会浮出水面——也是当年办案人员失职甚至渎职的表现,这无疑不利于警局形象的塑造。因此他处处阻挠长期未结案件调查组的工作,可惜屡屡未得逞。

——平日里西装革履背后的肮脏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同时,在对于小人物的塑造上,《Signal》也是很成功的。

1989年京畿南部连环杀人案(以韩国著名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为背景)嫌疑人的父亲爱子心切到了一种不可理喻的程度:为了保全儿子不惜替儿子自首入狱,在儿子作案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甚至还坚信自己的儿子是可怜无辜的,不可能是连环杀人犯,对当年实施抓捕行动的李材韩刑警恨之入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大盗案件的主角,检察长的儿子,韩国HK律师事务所律师韩胜奎,年少时为了销毁记录自己性侵女艺人的录像带,深夜入室将“其”杀害,却不想自己杀错了人,当年的女主角因为机缘巧合躲过一劫,在暗处目睹了其作案的全过程。

仗着自己检察长儿子的身份和韩国最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身份,他对自己杀人的行为不以为然,面对朴海英的质问,他挑衅以应,自以为胜券在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他错了。

正当他为自己的而得意之时,一段二十年前未完结的录音片段,当年被性侵的女主角现身,那个原本在审讯桌上对自己自信满满的人,突然发了疯似的从椅子上跳起,瞪大的双目透露着惶恐,他死死地扒住墙角,声音颤抖地说:“不可能,我当时已经把你杀了。”

直到被警方带上手铐,他也不忘喊话:“总有一天我会把你们全都杀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允贞诱拐案中被害人金允贞的母亲,因为女儿的死而终日憔悴不堪,十五年如一日地站在警局门口,举着印有女儿照片的挂牌,希望警察能找到诱拐杀害女儿的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诉时效截止前十分钟,她坐在警局走廊的长椅上,期盼警方抓住真凶的眼神让人心疼不已。

可现实终究还是对这位可怜的母亲太残忍。

真凶最终还是没有以诱拐杀害金允贞的罪名被捕。

——法律公诉时效最终竟成为了真凶的护身符。

“这算什么法律······”

允贞的母亲疯了似的扑向那个名叫尹秀雅的女人,对她咆哮,却无济于事,也无法改变公诉时效截止的事实。

故人已逝,被害人家属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冷暖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权贵的眼里,保全自身才是头等大事。被害人与替罪羊,不过是两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在他们看来,拥有足够强大的权力便能使这些所谓的身外之物为之妥协。

利己主义在一众权贵和警局公职人员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仁州女学生案件中,权贵为了庇护自己的儿子,对警方施加压力。迫于权贵的压力,办案组的负责警察把目光瞄向了朴海英的哥哥朴善宇。

——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没钱,没背景的家庭。

受金范周的指示,办案组的警察让涉案学生和受害者在审讯时统一口径作伪证。

而同李韩材刑警很要好的一名同事迫于上级压力,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甚至对此振振有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权贵还是那些迫于权贵和上级压力而选择沉默的人,都有一套自认为理所当然的说辞和冠冕堂皇的理由。

权贵对于自己的所为总是充满了绝对的自信,从起初逾越法律红线到十几年后事情败露,他们自始至终都对警察和自己的关系充满信任,认为凭借着这一层关系他们就能逍遥法外。

因此,依仗着强大的权力关系网络,他们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间,为所欲为。无辜的被害人和锒铛入狱的替罪羊,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时掩护自己的工具,罢了。

因而,从某种程度而言,《Signal》是以李韩材等人为代表的正义的力量与以金范周等人为纽带的官商勾结势力和裙带关系作斗争所展开的故事线。

警察局方面的不作为和草率了事,上级对下级的绝对领导和欺瞒,警署高层人员幕后肮脏的权钱交易,种种诸如此类的乱象都让人对剧中警局存在的意义生疑。

剧中有一个片段:身处1995年的李韩材刑警通过无线电对身处2015年的朴海英警卫发问:20年后的2015年也是如此吗?

无线电那头的朴海英怔住了。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遗憾的是,警察局公职人员的失职渎职,官商势力的相互勾结,权贵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依然存在。

毕竟,社会丑陋的一面难以改变。

庆幸的是,二十年后,有那么一批人,组成了长期未结案件调查组,为抓住真凶而不懈努力着,即便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随着剧情的深入进展,世相的丑陋如抽丝剥茧般地一点一点被揭开,环环相扣,反转不断。

不得不说,《Signal》是对世相丑陋一面的反讽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大结局言简意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之间的厮杀,官商勾结的肮脏,倚仗权势的富家子弟十几年来毫无悔过之心地逍遥法外享乐挥霍,被害人家属的那种普通人无法感同身受悲痛,被害人与替罪羊的无辜离世······《Signal》给我们揭露了太多太多人世间不为人知的一面。

借用电影《熔炉》里的一句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可惜,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金范周”们,因为种种所谓“身不由己”的原因,为了攀升高位巴结权贵,为了掩盖自己不为人知的丑陋一面而不择手段。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权力厮杀博弈后的直接产物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当然,厮杀与博弈也附带着牺牲品。

为了保全自己,为了不沦为权力的牺牲品,多少人选择服从与沉默,毕竟,也不难理解,归根结底,人都是利己的。

真正能够有勇气站出来的人,实在不多。

因此,感谢那些为了真相一路奋战的人,因为他们,在这个非黑即白的世界里,正义得以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