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述的是,民国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这个当年的社团分子,给人的印象是凶狠、残暴、迫害、并非如此。在上海滩三大亨中,唯独杜月笙不像个青帮分子,而像个有文化修养的书生,章太炎曾第一次见到杜月笙的时候,就说到杜先生并非外界传闻那样青面獠牙。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没怎么上过学的杜月笙,怎么会给国学大事这种印象呢?

国学大师与青帮大佬的不解之缘

章太炎革命元老,公认的国学大师,名满天下教化世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按说是不会与一个社团分子结缘,其实也是如此。杜月笙敬重章太炎的为人,多次传话想解释这位国学大师,可都被并不怎么好听的语气拒绝了,可杜月笙并非是轻言放弃的人。

机会都是留给,杜月笙这种随时等待的人,章太炎的一个侄儿,在上海租借无端惹恼一个有名望的公子,二人发生争执,因其势力悬殊,章太炎的根基不在上海,生生跌了一大跟头。章太炎无奈之下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其实并未提此事,但是含含糊糊总觉得话犹未尽,高度敏捷的杜月笙,便派人查出了章太炎的家属情况,确实在上海有家属,而且最近也遇到了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月笙在民国的上海滩,是只讲一句话的人,说话办事利索,从来不拖拉,很快这件事便被杜月笙了解。就是这样杜帮章太炎办成这件事后,还降贵跑到章太炎府中,登门拜访这位国学大师,在谈话中杜月笙只字未提此事,(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照顾知识分子的面子)

杜月笙因在来之前,已经调查清楚,章太炎在苏州治学,虽然章太炎在当时名望很高,却没有任何家产,(这也是知识分子的视钱如粪土)在谈话结束后,杜月笙偷偷的把一张支票,放入了茶桌底下,没有告诉章太炎,(着同样还是照顾知识分子的面子)

杜月笙走后,章太炎发现了这张支票,直接就感叹出了,杜先生并非普通青帮分子,更不是外界传闻那样青面獠牙,倒像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氓混到境界方为“绅士”

从这件事上充分的证实了,杜月笙会做人的名句。其实章太炎说的没错,杜月笙给人的第一感觉,绝对不是青面獠牙,而是一个体面地书生,更加贴切的可以说为‘绅士”,杜月笙虽然是社团人物,但做人做事极讲分寸,帮朋友的忙从未要求回报。杜一生为什么要比另外两个大亨走得远呢?

就是他从一个流氓,蜕变为绅士的缘故,杜月笙在抗日时期积极参与抗日行动,救济一些江湖人士,还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点,结交的大多数朋友,不都是一些高官,还有很多像章太炎这样的国学大师。

再热的天杜月笙的长衫,从未解开一个扣子,身上也从未有任何的金银装饰,有的只是一副书生像,但凡见过杜月笙的人都会说出,与我想象的杜先生不一样。这就验证了民国流氓混到头的时候,都是绅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史望今:观点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杜月笙,其实是想让大家在杜月笙身上,学到会做人的一面,待人接物要低调,舍得放下身段,与任何人交往都要学习,他人的优点。虽然“杜”做过很多错的事,但我们可以从客观的去看待,一个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