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在城市,心在田野。愿你爱上食物,好好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月份是云南咖啡的采收时节,我去普洱的山上呆了一周,看了咖啡整个的现代生产流程。

因为对于纯手工的食物一直抱有执念,也很好奇没有机器的年代,咖啡要如何进行加工,所以就有了这一期的田野视频。

用最原始的方式,从采咖啡果开始做一杯咖啡。

到底要怎么做?味道如何?来看这一集

一杯最原始的手工咖啡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去了云南普洱寻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杯最原始的手工咖啡是怎么做出来的?我去了云南普洱寻找答案

咖啡笔记

可爱的咖啡果

咖啡果子是一种神奇的水果。因为我们喝咖啡用的是里面的“果核”,所以它的果肉几乎是没有的,果皮也非常的厚。

一颗咖啡果的大致结构从外到内非别是:果皮、果肉(胶质层)、羊皮纸、银皮、种子(咖啡豆)。

网上有人说咖啡果和樱桃很像。但其实樱桃属于蔷薇科,咖啡属于茜草科,所以两者并不是“近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获取豆子的方式,是用“挤”的。成熟的咖啡果顶部柔软,稍微用点巧力,豆子就会“biu”的一下弹射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剥出的咖啡豆外面有一层滑溜溜黏糊糊的东西,其实这就是“果肉”了。闻起来有一点点蚕豆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咖啡果皮原本是没什么用的东西,但这几年有些咖啡庄园琢磨着发酵果皮来做果皮茶,喝起来味道很不错,有山楂和枣子的香气。我搜了下tb,看到也有一些卖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种主流的处理方式

我人生的第一杯手冲咖啡是大学毕业那年,在鲁马滋湖南路店喝的。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天,店里穿蓝衣服的姑娘对我说的话。

“第一次喝的话,要不要试试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水洗的,很轻柔。可以算是咖啡的原点吧。”

当时也不知为何,就被这句话打动了,于是第一次尝到咖啡温柔美好的滋味。

水洗、日晒的概念一直懵懵懂懂,后来又知道了蜜处理法,当然还是不求甚解。水洗的味道纯净,日晒的风味浓郁,为什么呢?怎么洗?怎么晒?

日晒:咖啡果直接带皮暴晒2周,含水量低至12%之后进行脱果皮、分选的工序,然后进仓保存;

水洗:咖啡果采收后先去掉果皮,泡水发酵2-3天,然后晾晒至含水量低至12%。接着就入仓了。直到出仓烘焙时才脱银皮。

蜜处理:咖啡果采收后脱去果皮,豆子带着黏糊糊的果胶层一起暴晒。晒干后去除羊皮纸和银皮。(和蜂蜜什么的并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同等品质的咖啡豆,日晒的风味比水洗的要更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日晒是带着果皮一起晾晒,风味物质的呈现当然会更多一点。这跟葡萄酒浸皮、过桶是相似的道理吧。

机器比人好 至少这次是的

手工的食物好,还是机器规模化生产好?

这在食品界是一直吵来吵去的话题。手工的食物经常代表着更出色的细节表现。

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强调的手工,经常是最后一步制作的过程。

但如果把整个制作过程放大到从田间到餐桌,这个当中,机器是帮了很大的忙的。

这一次用特别极端的方式来体验“手工”,这个过程也承包了整条视频中的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尴尬的画面在视频里……/

真的是没办法人工来做啊!

而且最后的咖啡因为烘焙和研磨环节过于粗糙,最后冲泡当然也是萃取不足,只喝到了一杯略带咖啡味的刷锅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的好坏从来不取决于是人工还是机器。

它关乎的是背后生产者的心意。

“垮掉的人设”

从前两集新疆阿克苏vlog开始,有一些朋友说:好像田野厨娘的风格变了。

这个话题我特别想单独写一篇文章,是这9个月在田间跑来跑去时候发生了一些趣事、尬事、难事,因而产生的一些思考。

结论简单来说的话,田野并不是我这样在城市里长大的姑娘所想象的那样。并不是日剧《小森林》里拍的那样。

中国的乡村、农业充满着生机和困扰,不像抖音上看起来那么土,也不是莫干山上的民宿看起来那么精致。虽然我现在的视频还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表现方式,但我希望它更接近真实,而不是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vlog特别谢谢

云南普洱艾哲咖啡庄园的

冠霆 高雁姐 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