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们一提到袁世凯,就会不由自主的给他打上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的标签。 可事实上袁世凯是的的确确给污名丑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之前,袁世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驻扎在藩属国朝鲜。那时候的朝鲜刚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可以说整个朝鲜国内动荡不安,然而日本也是对朝鲜虎视眈眈。袁世凯对于日本的图谋不轨之举早有警觉。袁世凯先后派兵镇压了多次由日本幕后主使的朝鲜内部“亲日派”政变。对此,日本人可谓是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每每提到他定是咬牙切齿。而且他们还多次暗中指派杀手想要刺杀袁世凯,但好在袁世凯自我保护意思极强,几次暗杀都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甲午海战,清朝战败,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袁世凯亦是其中一员。1895年6月底袁世凯经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得到了光绪帝下旨命其觐见。袁在被光绪皇帝召见以后于8月底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皇帝,在这封万言条中袁世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纲领,其内容为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交涉四条,充分体现出袁世凯的改革思想。其中袁世凯尤其重视练兵,他“深知抓到督练新建陆军之事,前程不可限量”光绪帝仔细查看完这封万言条后龙颜大悦立刻命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袁世凯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德国学习军事,在当时,国内盛行赴日留学之风,可袁却不同意儿子去日本,可见袁世凯心中对日本有多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袁世凯就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位。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亲欧美远日本的政策。使他没有预料到的是没过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西方诸路豪强在欧洲是大的天昏地暗,自顾不暇,根本来不及管东方的事物。日本人就趁机占领了德军占领的德州湾和青岛,还计划染指整个山东的主权。他们还趁机抛出“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袁世凯见到这“二十一条”的时候,是非常的愤怒,当即表示不能接受。日本却威胁如果袁世凯不与他谈判,他们就会援助孙中山等反对派。帮助中国建立所谓的“新政权”,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乘机攻打中国,为了避免国家分裂和维护主权,也可以说保住自己的地位吧。袁世凯出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和日本人打起了太极。他命令中方的谈判人员尽可能的拖延签署时间,另外让媒体在国际上造势,希望取得国际社会的关注,他利用报子和媒体,将这“二十一条”条款全部泄露出去,激起民愤怒,掀起民间的抗日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日本的军事威胁,袁深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但还是命令手下段祺瑞整军备战,到后来一直拖了五个月后美国开始关注此事,袁世凯也日夜对这“二十一条”逐字逐句的争取,力求给中国争取最大的权益。后经中日协商,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但这《中日民四条约》相比原先的“二十一条''几乎将威胁中国主权的条款几乎全部放弃。胡适称:“二十一条,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如今的人们却已经忘却了袁世凯所做的一切努力,把民国那个腐败不堪又无能的政府全都怪罪给他一个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病逝。他死前留下一张字条“为日本去一大敌,看民国再造共和”意思是他的死解决了日本的心头大患,但他还是希望民国可以创造共和,真正站起来。可以说袁世凯的一生都是极端的抗日份子,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他真的成了“冤大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