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所以人都会有不完美之处。他们也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但是明知故犯的错误却最为可怕。历史上杨坚因为犯了这一致命的错误,使得隋朝两世而亡,但是李渊建国之后却明知故犯,走上了老路。这是纯属巧合呢,还是历史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隋文帝杨坚到底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呢?这个错误就是选立储君。在古代,一个明君在位期间不仅要勤于政务,实行仁政,而且一定要选好继承人,才能使得自己家族的江山能够绵延万代。所以选接班人就成了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和杨良。他们兄弟五人都是隋文帝和皇独孤皇后所处,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当时皇帝立储君的原则都是立长不立幼,这也是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考虑,毕竟年长的皇子才能够更快的掌握政权,维持天下的稳定。所以长子杨勇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太子。史书上记载,杨坚登基为帝三天后,就将自己的长子杨勇立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此人非常喜欢钻研学问,写得一手好词赋,受到杨坚的赞扬。他的性格宽厚仁慈,而且不善于使用什么阴谋诡计,可以说是光明磊落。如果杨勇的兄弟都是宽厚仁慈之人,那么杨勇也就能顺利的登基成为皇帝了。

但是他的弟弟杨广,却和他是完全相反的秉性。杨广此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讨人欢心,他将自己的母亲独孤皇后哄得合不拢嘴,所以独孤皇后对他甚是偏爱。杨广此人非常善于伪装,很有权谋手段,他在作为皇子的时候,坚决不纳妾室,只和自己的王妃两人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杨坚对于自己这位次子非常的喜爱。按常理来说,杨坚立了杨勇为太子,自然要好好的培养他为他扶植一些治国能臣,然后给他建立威望方便他日后登基。但是杨坚的做法却有些奇怪。

当时隋朝刚刚建立,地方还会时有叛乱发生,所以评叛可以说是建功立业、树立威望的大好时机。但是杨坚却没有把这个机会给太子杨勇,却反而给了次子杨杨广。杨广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在他多次出兵出征平叛,自然声望和影响力也渐渐的树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他的威望越来越高,使得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开始想开始想要谋取太子之位。当时杨广非常会讨得独孤皇后的开心,而杨勇这就显得有点木讷了,所以独孤皇后经常在杨坚身边说杨广的好处,对杨勇就多是批评了。

所以久而久之,杨坚对自己的这位大儿子杨勇也渐渐失望了。这样一对比,再加上杨广手下诸位群臣的谋划,所以最终杨勇被废,杨广被立为太子,登基为帝,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当然登基为帝的杨广自然不会放过和自己争夺王位的这位兄长,将其设计害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发生如此惨案,其实全怪杨坚犯的这一致命错误,就是他立杨勇为太子,但是却将建立威望的事全部分给了次子杨广,这使得太子杨勇有名却无实权,而杨广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中握有实权,自然得到众人的支持,登基为帝。

而在唐朝初年,李渊登基知乎,也是立自己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是在多次剿匪平叛,却派李世民出征打仗,这样使得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手中良将谋士众多。后来李世民更是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最后比李渊禅位给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有隋文帝杨坚立储君的前车之鉴,为什么李渊还会再次重犯这个错误呢,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历史的必然呢?各位看官,你是怎么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