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椰子咖喱酱

编辑:老干妈

技术的迭代与被取代的“古法”

人类的历史发展进步,离不开生产技术的更新。而在一波波技术的迭代浪潮中,旧有的“古法”因相对的效率低下而被逐渐取代。

早在公元11世纪的北宋时期,毕昇就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明代中期,就已经有成熟的铜活字印刷技术。但事实上,因为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因前期制字、排版工作过于繁琐,所以一直到清代,印刷领域的主力仍然是雕版印刷。

而德国商人古登堡于公元15世纪研制出活字印刷机,熟练工人一小时最多就可印20页,一天可印300页,印刷效率大为提高。古登堡的印刷机技术在欧洲推广之后,在50年内就印出了约3万种印刷物、共计超过1200多万份印刷品。这项技术也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更成为了诱发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登堡印刷机(模型)来源:科学松鼠会

工业化成为了时代的大势所趋,并最终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中国古代曾经独步天下的手工技术,就是这样的浪潮中渐渐凋零。

以纺织业为例,早在14世纪,我国中原地区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32锭水力大纺车加工面纱与蚕丝,一日可以纺纱百余斤,领先西方世界四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的纺织场景来源:《天工开物·乃服第二》插图

西方纺织工业的重大革命则出现于1764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经过不断改良,最多可达80锭,是单锭织机效率的80倍。与此同时,水力织机、骡机、动力织机、自动织机等新型纺织机器不断被发明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一个男童经过简单培训后,操作两台织机的生产率就可以达到手织作坊工人的15倍之多。从1719年开始,应用各种新型纺织机器的工厂,开始陆续在英国出现,逐渐开始取代手织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纺织者与机器纺织劳动生产率对比(100磅约等于90市斤)

至1785年,蒸汽机取代了水力成为新的纺织动力,从此家庭手工生产彻底被工厂规模化生产取代。鸦片战争之后,机械化生产出来的西方纺织品大量输入中国,对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洋务运动”后民族工业逐渐兴起,令传统的手工纺织业进一步萎缩——曾经的引以为傲的“古法”,就这样一步步被迭代的新技术所取代,成为了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