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土楼的印象,来自“四菜一汤”,那长得跟天外来物般的建筑,惊诧了世人。“四菜一汤”位于南靖田螺坑。此次的旅途,也是寻访土楼,不是四菜一汤,是永定土楼。

土楼之王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四百年。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统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承启楼为图案。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启楼天井内楼,被誉为神州第一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多世纪,其规模巨大,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照片的角度也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观看的角度。如果不住在里面,是拍不到这个角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家人,华夏大地上这一奇特的人群,非少数民族,汉族,以客家自称,说独特的客家话,主要分布福建、广东、江西等省。追溯历史,不难发现,他们是为逃避战 乱灾害而南迁的中原人。躲避到大山深处的客家人,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了远古时期的语言文化,在如今看来,显得“另类”和“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永定土楼中层数最多的一座,这里蕴含的八卦文化、太极文化会让你觉得震撼不已,我个人觉得这里是所有土楼当中最值得逗留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客家人的围屋文化也随着那些逝去的岁月在慢慢地淡去。如今仍有少数村民居住于此,这对于土楼来说,绝对是幸事一件。因为,荒弃的土楼实在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观景台,只听楼下客家大姐对游人大喊:快看上面,有人给你们拍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楼内,看着每个房间都贴着鲜红的对联,每个屋檐都挂着红灯笼,对于现代独居的城里人来说,甚是少见,尤为震撼。似乎怎么都无法想象当初楼内的生活景象,是忙碌的 拥挤的 热闹的 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都是客家人在做生意。因为游客,很多打工的人回来做生意。买不买,随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式的排水渠,到现在,依旧环保,实用。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特别有名的景点,叫一线天。左边圆楼就是承启楼,右边方楼是世泽楼,《大鱼海棠》很特别的取景地,100%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光的流逝,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的裂缝,更让它们显得苍劲有力,震撼人心。我在当地看到一位老学者的一句话,至今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只有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产生绝无仅有的建筑成果。的确,土楼的材料结构和艺术精神都是不同凡响的,它那秩序井然、规模庞大而雄浑天然的纯粹形态是人类历史上任何 时代任何地区的居住建筑所望尘莫及的。

《大鱼海棠》曾经的一个短片,福建的永定土楼,楼中有红色大鱼和红衣女孩,那时并不知这画出处,只觉得它像一个奇幻的梦。如今有幸来到永定土楼,汉服,灯笼,客家土楼,逍遥游,很多一闪而过的牌匾和对联,画风有点像天空之城。大鱼海棠,我来赴你十二年之约。

在福建永定,既有富丽堂皇土楼王子,还有秀丽绝伦土楼公主,更有酷到没朋友的土楼王,总有一款是你的菜,跟着我赏土楼风采,品地道美食,听传奇土楼与美国中情局不得不说的故事……

“土楼王子”振成楼

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振城楼砖木结构並倣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別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无风,很幽静。天很蓝,远远的蓝天下,振成楼就像一位王子不亢不卑挺立在绿的海洋中、花的世界里。在绿的海洋中,土楼外墙那永不褪色的黄衣裳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朴素亲切。

振成楼全景像个官帽,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目前我国按八卦设计的建筑只有两处,一个是北京的天坛,另一个便是永定的圆土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迈进内环楼,首先看到的是中门对面的颇有西方建筑风味的中堂大厅,它宽敞明亮,舒适大方。4根近5米高的粗大石柱挺立,石柱上架着数米长的石梁,形成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环楼大天井的中央,正是八卦的太极圈。站在中心位置上,可以观察到外环与内环楼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两口水井也刚好处于八卦的阴阳两极上。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处灯笼随风荡,惹人喜爱至极。拍下土楼美景,无不惊叹土楼风格独特、结构精巧的建筑艺术,土楼先人的智慧和土楼承载的客家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有多少老人曾经在这高台前翘首期盼过,他们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美景,而是对家的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不说振成楼建筑如何精巧,功能如何齐全,风格如何独特,单就选址就可见设计者煞费苦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从远处看,像一个堡垒,屹立在洪川溪河畔。振成楼的选址吻合了风水学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被认为是富贵吉祥之地。

四方对称 福裕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种氛围尤为喜欢,这让她想起了儿时的记忆,那时的厨房还是公用的,烧的还是煤球,左邻右里挤在一块儿准备晚餐,热闹得很。孩子们都在院子 里如 风般的狂奔,妈妈们则在窗前此起彼伏的喊着各家的淘气鬼,快点回来吃饭!那时的条件不及现在舒适,那时的饭菜不及现在精致,可那时的回忆却是最为美好的。

“袖珍土楼”如升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单圈圆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鱼海棠》再露冰山一角,灵魂生处如升楼再起波澜,这一场命运的纠缠,只源起与你人间的一次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土楼王”承启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蜿蜒的溪岸芭蕉成林,翠竹成荫,鸟语花香,炊烟从视线深处弥散而来,沙幔般缠绕着青山绿水。曾经在电视里看到,客家女子蹲在水边,木槌拍打衣物的声音清润而悠扬,古老的木水车吱吱呀呀的转着,像是唱着经年不息的谣曲,小鸟们在竹林间絮絮叨叨,无所谓匆匆行色的有人。

初溪土楼,集中华文化之精髓,融合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风格,拥有5座圆楼和31座方楼,最集中、最美丽、最古老、最特殊、最知名。依山傍水而建,悠久的历 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老的韵味赐予它较高的美学和历史价值。背后是青山密林,山坡上层层叠起的梯田。一字排开的三座圆楼在两端的两座方楼的簇拥下,门前 的小溪跟着时光潺潺流过。这里的土楼楼名很特殊,都带一个庆字。集庆楼、善庆楼、绳庆楼、庚庆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见初溪,一直听之前来过的小伙伴在说初溪土楼群,这次终于见到了,我喜欢爬上半山坡俯瞰,看一群土楼,前面是哗哗的溪流,背后是一片梯田,中间是错落有致的的土楼村落。静静说,这里像满汉全席。摆放着不同的菜。

登高俯瞰,土楼确实像火箭发射器,难怪西方国家从卫星图片上发现深山老林中或方或圆的数个不明建筑后如临大敌,经暗中现场调查后才使福建土楼揭开面纱展现于世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溪土楼最老的土楼是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一四一九年),距今五百八十余年。该楼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楼梯多,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溪村里最年轻的土楼是善庆楼,建于1979年,由华侨资助。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用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石铺就,采光通风的效果极佳。走进善庆楼,犹如置身于阳光明亮的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楼前的小溪,客家人重视风水,依山傍水几乎是每座土楼的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溪土楼群,一是因为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楼之一,二是它保留了最原始的风貌,商业开发的痕迹最少,但历史悠久。除了溪水没有任何声音,静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寂静的村子,闲聊的人们坐在楼门边的长凳上,听不懂的客家话声在山谷间飘响。一座桥跨过溪流,通向山的这一边。桥的不远处,很随意似地散落着几棵古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庆楼全楼没用一枚铁钉,72道楼梯与厚近2米的生土墙共同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霜雪雨。六百年辉煌,六百年沧桑,六百年记忆,并不让人感到破败得肃杀。电视剧《下南洋》便在此取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庆楼为初溪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规模巨大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从对面山头观光亭一览全貌,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庆楼已经不住人了,陈列着客家人的各种生活用具,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博物馆。与别处土楼不同的是,楼内没有水井,只能从楼旁的河边打水,而且仅得一道大门,有一处紧急逃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的模式,在动荡年代里,即可抵御外族入侵,户与户之间又可协作沟通,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创造性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村落中能以民间个人资本盖如此之楼,已属不易,而三百多年以后还能保持如此完好,其建筑价值可想而知,而楼主的后代子孙仍在此生息繁衍,历史韵味又是多少浓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那厚重的木门,一种说不出来的厚重感,我想,这里曾经住着很多人家,一定很是热闹吧,感受客家历史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意中路过看到土楼外面墙上贴的通告,不妨细细品读一下,浓浓的感受到土楼里的人带带相传的家族淳朴感情,而今的我们又有谁,会为了共同保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处可以感觉到此地民风淳朴,人心善良。本地产茶,每到一处都有热情的客家人相邀饮茶,初始我们还不好意思,怕只喝不买怕别人不悦,后来发现没关系,买与不买别人都不以为忤,客家人真的很好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大峻伟的方圆土楼,层层叠起的梯田,碧绿的禾苗,以及群山、清溪、饱经沧桑的卵石小道……在此交融,荡漾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敦厚的客家民风。这是一群有特色的民居,看到这样的建筑,多少让你都有震撼,进到里面去,深深地感受客家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