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禹治水之前,人们面对洪水时,只想着如何将洪水拦截下来,却从未思考堵住的水要往哪里流一样。大多数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时,也会一味想要扩大道路以容纳更多的车辆并行。

阿根廷就因为交通拥挤建造了一条名为“七月九日大道”的街道,这条街道经过不断的改建,如今已经有148米宽,双向18条车道,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街道整体呈南北走向,在最北部与一条东西向街道的交叉处,屹立着一座高79米的大理石尖碑——象征着自由的独立纪念碑,最南部则是一栋略显破旧的大楼,名为劳工部大楼,正是当年贝隆夫人的办公地址。她曾是阿根廷第一夫人、劳工部部长,为广大下层借机争取权益,收到国民的爱戴,其在阿根廷民众中的影响力不亚于马丁路德,她的实际被翻拍成电影《贝隆夫人》,以供后世人们了解。正是因为她在民众心中难以撼动的力量,“七月九日大道”也选择在此修建,保留这栋劳工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气势恢宏,足以容纳十八辆汽车同时行驶的世界第一宽大道,让阿根廷人民非常骄傲。于是当地政府和民众一致通过将它命名为“七月九日大道”的提议,以此纪念阿根廷在七月九日这天独立。这种以国家独立日来命名街道的行为在世界各国中也是相当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续的不断修建中,政府为这段大道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并有意仿照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尤为重视道路两旁的绿化隔噪。如今的“七月九日大道”已然成为第二个“香榭丽舍”,每天都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

这条拥有十八车道的街道,最开始修建的目的是应对交通堵塞。当时的设计者认为只要加宽道路,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多车共同行驶,就能解决交通堵塞这一难题。但多年来的事实摆在那里,当地的交通依然异常拥挤,高峰时段甚至严重到车辆无法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拓宽了街道,依然没能达到减缓交通拥挤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导致街道上的车辆增加;二是因为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现象——诱导行为。

大家都觉得街道加宽了这么多,十八车道应该不会造成堵车现象,于是很多原来选择绕行的车辆都集中在这条道路上,原来很多选择步行、骑行的人改为驾驶私家车辆,原来许多担心上班问题而将房子买在商业区的人选择迁居到外环。这一系列的改变直接导致了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激增。如此一来,一味加宽道路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十八车道的大街依旧是 “车满为患”。

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难题,还得有赖于科学的规划调配,而不是一味的拓宽道路。世界最宽街道,共18条车道,宽度148米,为何依然严重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