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货币政策力度把握是否合适,主要看货币条件是否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即广义货币M2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要匹配。近年来,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趋近,从满足实体经济合理需求的角度看,M2 增速是适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较长一段时期,M2增速高于名义GDP 增速,主要与我国经济结构特征和较多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有关。

一是,我国相对较高的储蓄水平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使得我国货币需求较之其他经济体更大一些。

二是,住房货币化和金融深化进程也显著增加了全社会的货币需求。房地产在交易环节基本不创造GDP,却需要大量货币来支持,金融深化也会使得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资产的速度积累,在宏观上表现为M2增速高于名义 GDP 增速。

三是,过去较长时间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驱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明显减弱,经济增长对投资等内需的依赖增强,各方面需求叠加导致货币增速相对较高。我国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维持了物价基本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2018年末我国M2存量为182.7万亿元,M2/GDP比例在200%左右,M2/GDP 持续上升往往意味着债务积累,这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隐患。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引导广义货币 M2 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一方面,伴随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更趋“轻型”,消费、服务业和技术进步的贡献逐步上升。同时,住房货币化、储蓄结构、融资结构等过去推升M2增速的结构性因素也正在发生变化。较以往相对慢一点的货币增速可以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需要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条件。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货币来发挥组织生产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期需要更加重视对银行行为的引导。不仅要通过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提

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与能力,还要合理运用资本与流动性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趋近,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了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我国M2保持个位数增长,2017年和2018年增速均为 8.1%,同期名义GDP增速分别为10.9%和9.7%。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2018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为 249.4%,较上年降低 1.5 个百分点。

一方面,货币政策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出实招,加强政策协调,疏通政策传导,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方向,提高存量货币流通速度和资金周转效率,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挥存量货币的作用,积累了兼顾总量适度、结构优化和防范风险的调控经验。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在不搞“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实现的,成果来之不易。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摘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