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潜在增速是指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所能取得的可持续的最大增速。从增长核算看,经济潜在增速主要受劳动力、资本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影响,其中 TFP 受技术进步、制度、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劳动力增加和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长期存在较大约束。一般而言,一国劳动人口增长率随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左右下降至负数。另外,资本边际收益率会随着资本存量上升而下降,对经济拉动逐渐减弱。

例如,上世纪 60 年代及 70 年代,韩国工业化起步,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等快速发展,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曾超过10%。80年代后,资本存量水平较高,资本积累对经济的拉动减弱,到2000年以后已经降至2%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潜在产出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人均 GDP水平越高的经济体,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越大。经济体工业化早期,市场的快速扩张鼓励大规模生产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表现为资本积累的贡献较大。随着生产结构进入更复杂阶段,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工人和研发投资,表现为 TFP的贡献率上升。TFP增长还可以通过促进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新产业能够带动对基础设施和产能的需求,促进资本积累。

上世纪 80年代,日本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TFP 保持较高增速,同期资本也快速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从2%左右提升至超过4%。80年代至90 年代初,韩国在原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使得资本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并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实现了平稳换挡。

初步估算,我国潜在经济增速近十年来有所下行,当前经济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产出缺口接近为零,实体经济供需基本平衡,失业率、通胀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从劳动力看,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人口数量基本见顶。从资本看,我国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为主向消费驱动为主转换、经济向“轻型”转型、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储蓄率下降、资本边际收益率降低,未来资本积累可能放缓,当然人力资本提升、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也会对资本积累形成一定支撑。

未来看,通过技术进步、体制机制改革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拓展经济潜在增速的空间。在继续增加教育、基础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处理好知识产权投入、归属、使用和收益分享之间的关系,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经济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促进经济高质量平稳发展。 (摘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