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带领孩子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内涵,又能打破历史、文学、地理、政治、思想、艺术等多学科的壁垒?

有!《时间的礼物》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国内首部面向儿童全景展现我国物质文化遗产风貌及其背后文化支撑的人文科普书,可以带孩子们乘坐世界遗产的时光机,回望文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灿烂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1 第一本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科普绘本

本书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领衔,国内顶级的儿童动漫制作团队洋洋兔共同编绘,历经两年打磨而成,央视都专门推荐过它。它不仅是首部全面介绍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绘本,也是文化遗产领域的“官方出品”。书中内容知识点由负责国家文化遗产收录、保护以及对各地文化遗产进行专业评审和申报的“中国申遗国家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权威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电视推荐

下面是书的编委会,不论是书的内容主创、主审,还是顾问,包括书籍的审读,都是文化遗产研究相关领域的顶尖大咖专家: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孙华

  • 《国家宝藏》服饰顾问 陈诗宇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范佳翎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王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如此庞大并且专业的专家团队,足见这本书内容的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2 书的内容和特点

这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将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做了无缝衔接。总的来说这本书有3个特点:

  1. 完整。知识体系完备,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

  2. 全面。多学科融合,打破历史、文学、地理、政治、思想、艺术等多学科的壁垒。

  3. 讲究。最资深的世界遗产专家团队匠心铸造,只为给孩子最完美的呈现。

1

完整

知识体系完备,系统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

说到世界文化遗产,比如咱们中国的长城,我们都知道它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它为什么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呢?

其实世界遗产的认定有一个非常严格评定标准。简单来说,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需要全人类共同珍惜、保护的文明古迹和自然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就是向孩子系统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各种知识,包括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53项世界遗产,并且对其中的40项(36项世界文化遗产和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进行了非常详细地介绍。

整本书一共13个单元,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中国的40项世界文化遗产

  • 第二部分为补充专题知识

这两部分就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全方位地讲解世界文化遗产

1

系统详细介绍中国40项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40项遗产包括长城、大运河、明清皇家陵寝、丝绸之路、都江堰、兵马俑青藏高原上的园林景观——罗布林卡、东北的高句丽壁画、莫高窟等等。

全书将这40项世界文化遗产形式与作用系统地划分成11个单元介绍。从贯通中国的水陆大道开始,经过伟大的建筑群落、沉睡的地下宫殿、皇帝的遗产、石窟里的众生相、古往今来的城市村镇、农耕时代的科技、消失的文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地制宜的民间建筑,最后到神仙与圣贤的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系统性地内容划分,在讲解每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时,在保证内容专业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脉络依然清晰有序。

我们以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例,看看这本书怎么像孩子介绍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

(1)精准概括

介绍每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时,首先会给出该项目的简介。简介的内容精炼而准确。像介绍长城,一句话把长城的位置、定义(边防体系)、历史时间、产生的原因都介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脉络清晰

接着就是详细地针对遗产项目各方面的介绍了。书里把项目包含的所有内容知识做了系统地梳理,并且根据每个项目来制定出清晰完整的讲解脉络。

比如长城,它并不是一个朝代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2000多年的洗礼,经过一个个朝代不断地修建才有今天的面貌。所以介绍长城就按照时间脉络,一个一个朝代地细致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长城诞生的西周,一直讲到最后一个修建长城的明朝。在书里能看到它在每个朝代中不断被修建的原因,它在每个朝代中不同的名字、不同的作用,还有它的传说故事。

最开始在西周,它叫烽燧。里面讲到了狼烟名字的由来以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经历春秋战国、秦、汉,它的规模在不断壮大。秦朝大兴修建长城,长度首次超过1万里,修建长城的艰苦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到了汉朝,长城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多:多了一条汉长城,还能根据敌情,燃放不同种类的烽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修建长城的朝代是明朝,有明长城的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遗产项目变迁主要跟历史背景的变化有关,比如福建土楼。书里就会沿着历史背景变迁的脉络来讲解。

它的诞生源于闽南人、客家人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楼这种建筑,寄聚族居住、守备、防御等多功能于一体。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外观和功能也不尽相同。从最开始的简易土楼,随着生活稳定、经济发展,人们建造的土楼在不断变化。书里能看到从宋元、明代、清代和民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整个变化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你看,它的介绍会按照一条时间轴的方式来,这样脉络就很清晰。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叙述这个时间轴上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来讲历史,会非常有趣!

(3)卡通插画搭配专业的文字解说

给孩子看的书,卡通插画必不可少。整本书用了26张全景大图,一共将近1000幅插画来搭配专业严谨的内容解说。这样的图文结合能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也让知识内容的展示更加生动和活泼,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比如说长城的建造,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 。一方面给百姓造成了苦难,另一方面它的筑造也是人民智慧的体现。如果光用文字讲述是不够生动的,但是用漫画来表现就可以很形象。

孩子从漫画里能感受到为修筑长城而工作的民夫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从大场景图上感受到这项工程耗费的大量人力,以及他们肩扛人背的苦力劳作,也能看到古人聪明地使用手推车等简单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漫画,很多内容可以变得非常直观,更有场景感。比如讲秦兵马俑的制作,用简单的文字配上生动的漫画,孩子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兵马俑从打造合模到最后出窑彩绘的完整制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跨页的全景漫画,翻开就能感受到这些人类文明展现出的磅礴气势。为了更好的展示全景图,提高阅读体验,这本书专门采用了8开大尺寸设计,当书本翻开后,整个跨页大小达到58.4*82cm,视觉更震撼,并且有更多的细节还原。

比如故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全景图则是将文化遗产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西湖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补充专题知识

除了详细介绍40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外,书中还有另外一部分专题知识,从纵向来介绍跟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分两个单元:时间的礼物和穿越时间的旅程。

“时间的礼物”单元包括三大专题知识:

  • 世界遗产的历程、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旅程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单元让孩子真正了解中国世界遗产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它的分类、评判标准、我们国家的申遗路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时间轴标注出40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年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介绍了我国的13项世界自然遗产,如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海可可西里等。所以这一本书介绍了中国全部的53项世界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个单元讲四大知识专题:

  • 中国古代的建筑是什么样的

  • 古往今来的阡陌交通

  • 中国古代陵墓的发展史

  • 货币的发展史

从世界文化遗产出发汇总而成的纵向知识,可以帮助孩子更能深刻地理解当时古人的文明程度,并理解历史是如何一步步积淀而来。

比如在这个单元里能看到从原始社会起,夏商周、秦汉直到明清的建筑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商周开始直至清朝每个朝代的陵墓发展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货币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清朝时的宝银、银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全面

多学科融合,打破历史、文学、地理、政治、思想、艺术等多学科的壁垒。

文化遗产,不只是历史范畴,它展现的是文明的遗存。每一个文化遗产都不能简单地归类到某一学科的知识,它涉及的是多学科的沟通,包括政治、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等。全书一共包含500多个科普知识点,每一项文化遗产中都涉及至少3个领域的知识。

比如“丝绸之路”。这里面有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在书里能看到中国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路线,项目涉及33个遗产点。这是地理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绸之路有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用,它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道。我们向西方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也带回了宝石、香料、玻璃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技术和物种通过丝绸之路带到了西方,如四大发明;也引进了外来的物种与技术,苜蓿、核桃、棉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西域。共同抵抗匈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这讲述的是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都江堰,这个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的各项主体工程都透露这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像是为观测和控制江内水量所凿的石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四分水利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的设兵护堰开创了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的先河,这又是政治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是地理和文学知识的融合。比如五岳之首的泰山,那首杜甫的名诗《望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它的泰山石刻,一部浓缩的史书和书法艺术宝库,被誉为“天然石刻博物馆”。这是地理和艺术知识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书里还专门有一个“遗产大视野”小版块,里面有很多遗产相关的小知识,既有趣又是很好的知识点补充。

比如长城的建筑材料并不是从头到尾统一的,而是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下都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讲明清皇家陵寝,一般我们去游览看到都是地上宏伟的建筑,那么它们地下墓穴的构造和作用如何呢?书里会有示意图来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讲究

最资深的世界遗产专家团队匠心铸造,只为给孩子最完美的呈现。

为了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适合孩子阅读又不失精准,制作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文字部分参考了大量文献、反复纠正和审校。书里的图画从手绘到到最终排版也是经过层层的工序。

1. 文字内容部分

为确保内容的精准到位,除了业内专家审读把关外,创作团队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从区域分类、11大主题的命名、目录类别到每个遗迹的标题的确定,随处可见创作者的细心。

这是部分的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审校过程中的表述纠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点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图画部分

全书近千幅图里,其中的26幅跨页图的完成,创作团队绘制了300多幅构图稿;一幅跨页图,从编辑手绘的草图到最终排版,至少经历了从实物参照图——编辑构图草稿——画手草图——线稿——上色图——最终板式——审校等6道工序,无数次的推翻;

这是与实物照片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张图是展示丝绸之路的从构图草稿到最终板式的制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图草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手草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版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art.3 这本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1. 给孩子更多的实际写作素材

书里的500多个知识点,都围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而来。这些典故、传说,有趣或者冷门知识,都可以给孩子作为实打实的写作素材。

比如说到黄山,我们都听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于诗句,而是由来于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登临黄山时的赞叹:“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天下无山,观止矣!”,如果孩子写有关黄山的作文,就可以直接用上这个知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让孩子能够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历史,更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系统了解这些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事物的两面性。有助于孩子更全面的了解历史,看待事物的角度也能更加客观。

3. 激发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

尽管书中没有按照历史本身的时间轴去讲历史知识,但很多的历史知识点都包含其中,并且通过图画的具象展示,孩子可以更加自然地理解这些知识概念。

比如高考历史知识考点中,隋唐时期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点,其中关于大运河的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等这些都很常见的考点。

书里在讲大运河时这些都有讲到。一开始就从它的三部分组成,跨越的地区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整的大运河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隋炀帝虽然是在历史留名的昏君,但是他修筑大运河最初的目的,却非因为一己之私,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江南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中国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排名第二位的国家,这些世界遗产是先民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明遗迹。当我们的孩子知道这些世界遗产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明,它们包含的人类智慧,可以培养它们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这点对我家娃尤其重要,他们在美国学的历史,对中华文明的描述是少之又少,我现在也是在加强这方面对他的熏陶,因此这种中华文化的绘本对海外游子尤其有意义!

5. 拉近孩子和世界遗产的距离,让孩子懂得保护和珍惜

乍一听世界遗产这种字眼,会觉得距离孩子太远了。但是这些世界遗产真实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当我们带着孩子去参观游览这些文明古迹时,这些知识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亲身体会。

比如夏秋季节,八达岭长城上人山人海,数不清的人要爬上长城争作“好汉”。但是有多少人确切地知道自己爬的是明长城,而不是秦长城。又有多少人知道八达岭长城上的空心敌台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首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爬上雄伟的长城上回望,山峦中盘旋的长龙是那样巍峨、振奋人心,可曾想到这是时间赋予祖先、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块块巨大的砖石上有创造者的心血与智慧,有建造者的泪与汗水,还有一个民族保卫家园的深厚感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当孩子登上长城时,我们不是单纯地想让他们看到长城有多长、长城的一砖一石,而是想让他们了解长城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意义。当孩子了解了这些,从日常生活上来说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意识地保护文物,树立责任心。

Part.4 极妙的搭配

被美丽的画面吸引,爸爸妈妈也许想带着孩子去这些世界遗产地打卡。制作团队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单独制作了一本《时间旅行者》手帐,随《时间的礼物》附赠,带领孩子们穿梭万年,遍访40处文化遗产,一览伟大而古老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旅行者》以中国的40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目的地,为小读者提供了它们的小档案、旅行攻略和动手贴门票、贴照片等互动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处文化遗产分布在中国的不同省市,手帐就以各省级行政区地图为线索,每个省市下面分设时间站点,一个时间站点就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次穿越时间的旅程,给予读者空间和时间、横向和纵向的双重感受。同时,站台通行密码的设置既是对阅读绘本成果的检验,又增加手帐的互动性。可以说,时间旅行者不仅是一本为小读者做旅行准备的记录册,还是一本跨越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手册。

Part.5 团购信息

《时间的礼物·画给孩子的世界文化遗产》,适合年龄5-12岁。精装,8开,97页。定价128元,团购价108元

团购赠送一本价值48元的手账《时间的礼物·时间旅行者》。手账精装,32开,156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