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代表作,新版采用文学纪念碑版底本,俄文直译,更贴近托翁文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娜·卡列尼娜》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著,于大卫 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采用文学纪念碑版底本,俄文直译,更贴近托翁文风

《安娜·卡列尼娜》共计76万字,厚达1088页。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这样评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许多中国读者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其实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928年出版的“50周年纪念版”(Jubilee Edition)和1970年出版的“文学纪念碑版”(Literary Monuments)。

“50周年纪念版”是当时的编辑以及托尔斯泰的好友艾米尔莫德对原小说进行多处加工的版本,而“文学纪念碑版”则去掉了这些加工,还原了托尔斯泰的本来面貌。比如第一部第二章开头说了六年前奥布隆斯基就出轨的事,而另一个版本则没有。

该书编辑表示,如今所有英文译本都是基于“文学纪念碑版”进行翻译的,而绝大部分中文版则不然。此次新版《安娜·卡列尼娜》译者于大卫选择“文学纪念碑版”,力求忠于托氏原文。

据悉,除了底本之外,在翻译风格上译者也选择贴近托尔斯泰的语言。“托氏的语言风格如散文诗一般,” 译者说,“传达了独特的诗学和美。我在翻译中尽可能做到了还原。”

译者还表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迷人的作品,其本身便是一个谜。它是象征的迷宫、文字的魔术。作品问世一百三十多年,它经久不衰的魅力不仅来自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相当具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其对俄语语言的精妙运用和再创造更是登峰造极,令人叹服。”

新版封面展示书中人物“遮掩的人性与真实的内心”

新版《安娜·卡列尼娜》的设计,没有采用市面上多数版本使用的人像封面,而是选择装饰性的窗帘作为主体,除了暗示室内有秘事发生之外,也是表现书中人物“遮掩的人性与真实的内心”。

设计师说:“安娜的所在的上流社会对于个人的压抑和她所遭遇的事件具有戏剧性的冲突,她的爱在社会道德范围之内不可以见光,只能存在于纱帘之后。而冒着黑烟的火车头则是不祥命运的象征。底纹的选择则是象征那个时期上流社会的繁复礼节的压抑束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

书中还夹了一张藏书票,可谓十分用心。据悉,这张藏书票的票面图案源自1878年俄罗斯画家Mikhail Vrubel创作的作品《安娜与儿子》,画面细致,精巧,收藏价值较高。

100多年来,各国导演将不断将它搬上银幕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读者总是有增无减,而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和屏幕。

每个时代都会有导演和当时最为出色的演员,来共同诠释《安娜·卡列尼娜》。包括:费雯丽、苏菲玛索、凯拉·奈特莉、葛丽泰·嘉宝、杰奎琳·比塞特等等。

迄今为止,关于这部经典巨著的相关影视剧作,不胜枚举,也可见人们对于《安娜·卡列尼娜》的爱从未减弱。

此外,还有不少作家、导演也会将《安娜·卡列尼娜》化用在自己的文学、影视作品中。

电影《刺猬的优雅》中勒妮因为《安娜·卡列尼娜》而和小津先生产生交集;电影《英国病人》中男女主角在对话中也多次提到《安娜·卡列尼娜》;村上春树《1Q84》中,主角青豆在读《安娜·卡列尼娜》;《眠》中女主角睡不着也会读《安娜·卡列尼娜》;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女主人公特蕾莎养的小狗就叫卡列宁,这个名字也是来自《安娜·卡列尼娜》……

另外,托尔斯泰本人还将自己的形象化为书中的列文,在故事情节上,多处还原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爱情片段,也有读者认为《安娜·卡列尼娜》是最接近托尔斯泰自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