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在《喜宝》里写: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一句话道破许多人回避的一件事:婚姻里,如果没有爱情,至少也要有面包。

有些不近人情,却又十分现实。

最近,一档恋爱观察综艺《喜欢你我也是》,被观众评价“过于真实”。

几对素人男女短暂接触后,互相选择,不同于偶像剧里的浪漫专一,他们“看脸又看钱”。

每一个选择,都隐藏着恋爱中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一见钟情,没那么可靠

这部综艺,像一个检测单身男女情感发展的社会实验。

实验的规则,是让单身的几位男女在一个月时间内,同居一屋,正常上下班、共同生活。

几位男生女生要通过白天的相处,确定心仪的对象,晚上给TA写信,投入信箱中。

每次写信,都可以转变对象。

演播室里的嘉宾们,观察所有人的言行举止,推断大家的感情走向。

节目第一天,有一条规则:不能公开自己的职业和年龄。

经过一天的相处,有两位男生选择了大家公认最漂亮活泼的女三号杨倩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位女生都选择了同一位男生——阳光帅气的一号男生董浩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其他两位男生都没有受到女生的青睐。

同样的,性格安静的女一号,也是一封信都没有收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公布职业后,剧情发生了巨大的反转:

女一号说出了自己拥有英国顶尖建筑设计学府硕士学历,并在世界领先的建筑事务所担任设计师。

讲起自己的专业成就时,她自信了许多。

这也让她收获了全场的掌声和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二号也有着令人艳羡的履历:

资深财经主播,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倒是初次见面时备受好评的杨倩倩,相对“实力较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嘉宾们这边也一样:

收到三封信的男一号董浩然,年龄23岁,是几位男生里最小的。

职业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国家一级羽毛球运动员。

曾经拿过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冠军的他,依然对将来的事业规划举棋不定:

并不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相当于放弃了可能的光彩和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两位早早事业有成,收入可观的男嘉宾面前,阳光开朗也没有那么“加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布了职业后,几人的情感走向立刻发生了变化。

在投行做产品经理的男二号,关注重点转向了女一号建筑师,

女一号准备红酒的时候,他也主动凑过来擦杯子,找话题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一开始选择的女三号杨倩倩坐在一边试图加入对话时,完全被两人忽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们又去了楼上的星空房。

喝着红酒,聊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相似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留在楼下的女三号坐不住了,她拿着白天上烘焙课做的抹茶蛋糕,上楼去找男二号。

可是,男二号在星空房见到她的第一反应是马上离开,带着女一号换个地方接着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的是,女三号最初选择的,是体育生男一号。

了解男一号职业前景后,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男一号主动和她聊起,童年时在国外比赛的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情冷漠的女三号,明显没有听进去,只是嗯啊应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下来,六位嘉宾的选择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

本来收到全体女生信件的男一号,这次只收到了一封。

之前收到了两封信的女三号杨倩倩,追求者也只剩下了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一见钟情”,其实常常被其他条件动摇。

个人魅力,可不仅仅是看外在如何。

漂亮活泼也好,阳光帅气也罢,在现实中,也许并不比“事业有成、实力雄厚”更有吸引力。

真实的婚恋,“脸”只是附加品

“长得好看是种什么体验?”

有人回答:“长得好看,出去逛街店员都愿意给你打折。”

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是有“特权”的,他们在生活中,会更受偏爱,更加自信。

可实验表明:

幸福度、社交能力、性格这些隐形条件,和外貌上的高分联系并不绝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就“外貌是否决定感情关系”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邀请了67对情侣和100对夫妻,参与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人们越来越熟悉,在各种因素当中,身体条件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学历、职业、经济状况,是更有用的“利器”。

有人说,这个节目太“现实”,好像大家都在朝“钱”看一样。

势利吗?

未必。

《2016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发现,近20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同质婚”。

也就是说,高收入、高学历的男女生,在婚姻上,更偏向于选择和自己各方面水平差不多的另一半。

相近的教育经历、等同的经济基础,更容易让两个人拥有相似的三观。

婚姻就像一场交易,各自拿出各自的筹码。

只不过除了老套的金钱和美貌,现代人还加上了性格、学识、经历……

哪怕是灰姑娘,也是出身贵族的女孩。

“理想型”,是一场骗局

“你希望未来的伴侣是什么样?”

大概每个人都会在心里幻想出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

后出场的4号女嘉宾说,2号男嘉宾在长相上是自己的理想型:短头发、皮肤白白的,干净清爽。

到了投票环节,她又自己“打脸”——她经常选择的,是和自己聊天更为愉快的3号男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爱情来的时候,“理想型”早就被抛在脑后。

沙溢说:“可能最初所谓的理想型,都是小的时候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吧。

现在在路上有几个王子?骑白马的未必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型”可能很完美,更可能不存在。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希望男朋友身高在1米8以上,比我高很多,看起来阳光帅气,会关心体贴我。”

“未来的女朋友,当然是要漂亮有气质,会调皮有趣、不作天作地……”

谁都对未来伴侣有一个“预期心理”,只是常常忽略了,喜欢一个人,不是挑选一件商品。

条条框框可以限制硬性的条件,唯独没法限制感觉。

古力娜扎提起自己的妈妈,年轻时妈妈觉得绝对不能接受有汗毛的男生。

有一次爸爸带妈妈去游泳约会,爸爸一脱上衣,身上很多汗毛。

妈妈没有嫌弃,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你最终爱上的,是一个人,不是一种标准。

曾经有读者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情是什么?

是TA来之后,所有理想、标准,全都为TA改变。

婚姻爱情,没有标准答案

节目进行到后期,有几对男女已经“感情稳定”:

有甜甜的姐弟恋,一起相约跑步健身;有相互欣赏的一对儿,送书、听相声;也有人容易吃醋要被哄着……

弹幕里、评论中,有人看好,有人不屑:

“他们好甜啊”、“他们不适合”、“才接触一个月,就说喜欢?”

可恋爱这种事,冷暖自知即可,哪有什么教科书式的规则去判定“两个人适不适合”。

综艺《幸福三重奏》中,陈建斌和蒋勤勤,一个懒惰、一个有洁癖。

陈建斌总是在蒋勤勤的百般催促下才动手干家务,两个人没少拌嘴。

蒋勤勤不止一次地吐槽过陈建斌,“不做家务”、“像小孩子一样使性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又爱又恨,“但是好像这么多年了,也就了解他了。”

他耍性子,她包容;

他长不大,她甘心在身后默默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福的婚姻,相处模式千差万别,却从不妨碍幸福。

有人曾尝试归纳一个万能的“爱情公式”:

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终生伴侣?怎样做才能让对方始终专一?怎么样才能不犯错、不受伤?

答案总是没法让所有人满意。

有的人,拼命追问爱情的本质,想知道那些脸红心跳的瞬间,到底是各项条件的匹配,还是一种没来由的直觉;

想知道那些白头到老的相伴,到底是温柔的浪漫,或者仅仅是一种相濡以沫的习惯?

太用力去寻找所谓的“标准”,反而可能“误入歧途”,忽略了感情关系本身。

毕竟,爱情从来都是一件变化莫测、难以捉摸的事情。

给文章点个赞,别在别人的范本里寻找答案,如果爱情有标准,那答案一定在你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