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梁祝》唱响“上海之春”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 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1960年,首届“上海 之春”音乐舞蹈节隆重推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其交响乐民族化的成功实践,不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里程碑,并且为世界小提琴著名曲目添加了中国元素。

《梁祝》创作于1958年,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向国庆10周年的献礼之作。当时正值“大跃进”,小提琴专业学生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后由陈钢参加)等组成的“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试图解决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民族风格问题。因 此,他们想到了“海岛女民兵”“大炼钢铁”等当年风靡一时 的重大题材,最后,才把最适合小提琴特点的《梁祝》作为备选题目列上去。但是恰恰就是这个题目,被独具慧眼的党委书记孟波选中了。但孟波知道,向国庆10 周年献礼的作品,绝对不可能是校内的自娱自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要走向社会,第一个考验就是上海这座大城市能否接纳。考虑到当时的 社会环境,《梁祝》协奏曲刚定稿,孟波就组织小提琴和钢琴两种乐器试奏了一遍,然后把录音带送给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征求领导的意见。石西民听完录音后很高兴,对作品给予了很好的评价。1959 年5 月 4 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举行了首次试演,何占豪担任小提琴独奏,陈钢担任钢琴伴奏。5 月 27 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的新作品音乐会上,《梁祝》首次公演,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全体同学参加,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大获成功。时隔一年,被推荐参加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18 岁的俞丽拿用她年轻的心拉响了古老东方的爱情故事《梁祝》,一曲完毕,演出结束,全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应热情的观众之邀,她再度挥弓,再次演奏其中片段,就此创下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梁祝》不仅仅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它使东方风韵、中国元素飞进了世界音乐殿堂,成为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让西方乐器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周恩来总理每次到上海接见外宾,必点《梁祝》,让外宾领略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小提琴曲。《梁祝》还漂洋过海,受到全世界华人的欢迎,“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链接一:揭开上海音乐舞蹈新篇章的「上海之春」


1960 年 5 月 10 日, 半个多世纪前的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

上海解放后,为了丰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政府采用会演、调演等形式开展地区内、地区间的交流,组织 观摩、评比,以此来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1960 年 5 月 10 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适时而生。“上海之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 市文化局共同主办,形式以音乐舞蹈新作展演为主,兼有器 乐、声乐比赛以及学术报告、专题座谈等。第一届“上海之 春”中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如小提琴协奏曲《梁 山伯与祝英台》、合唱《六十年代第一春》、大提琴协奏曲 《嘎达梅林》、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等大型作品。这些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新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是我国文化 艺术园地中的瑰宝。“上海之春”从举办之日起,除“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外,每年连续举办,每届有 10—20 台节目演出,每一届都会有新作问世。如第二届首演了丁善德的《长征交响乐》、第六届首演了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等;还有芭蕾舞剧《白毛女》、民族舞剧《小刀会》、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等。

链接二: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由著名越剧演员范瑞娟、袁雪芬主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华东实验越剧团(后改为上海越剧院)创作的经典越剧传统戏。1952 年 10 月,华东实验越剧团赴北京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范瑞娟、 傅全香主演的《梁祝》获得盛誉,被喻为“整理改编旧有优秀剧目正确对待遗产的优秀范例”。1953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越剧《梁祝》摄制成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1954 年初,周恩来总理一行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审片。审片后,周恩来提出建 议:在“楼台会”和“山伯临终”之后,加上一个祝英台思念梁山伯的场面。于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补拍了“思兄”场,增加了 4 句唱词,更好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合坚贞不渝的爱情。1954 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放映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梁祝》,受到好评,留下了“越剧《梁祝》饮誉日内瓦”的佳话。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还邀请喜剧大师卓别林观看此片,卓别林把它称作“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非凡的电影”。8 月 25 日,《梁祝》在上海大光明等 20 家影院正式上映,观众如潮。该片还在 1954 年捷克斯洛伐克第八届卡罗维 · 发利国际电影节获音乐片奖,在 1955 年第九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获映出奖,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本文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2019.5)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独家授权刊摘发布。

作者:段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