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发明以后,很快就成了舰船的动力,而煤炭是其主要燃料。欧洲各海军强国都拥有优质的煤田,如英国的南威尔士和德国鲁尔区出产的无烟煤,含硫量低,发热量高,是军舰的上佳燃料。

然而,能源新时代很快到来了,1859年8月27日,美国人埃德温徳雷克首次采用机械装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成功地进行了石油的商业开采,揭开了近代石油工业的序幕。

第一口油井

石油开采的早期,这种黑色液体的巨大战略价值还没有被充分认识,人们只是将其用来点燃路灯。直到三十多年后,有些舰船上的工程师开始尝试将重油喷洒在煤炭上,以此增加燃烧效率。

在实践中,人们很快发现,与传统燃料煤炭相比,石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用燃油锅炉后,推进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舰艇的航速和加速性能大大提高;燃烧与煤炭同样重量的燃油,舰船的活动半径增加了409%,燃料补给也比以往便捷得多。

以往将煤炭装运到舰船上,就是一项非常艰辛而危险的工作;舰船航行中,锅炉中燃煤的补充需要司炉工连续作业,这不仅是高强度体力劳动,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否则煤炭就不能均匀地散布在炉膛中。

燃煤锅炉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每工作几小时,必须熄火清除炉灰。进入滚烫的锅炉清灰极其艰苦,是对水手体力和意志的严酷考验。而清灰期间,舰船失去了主动力,因而非常脆弱,如遇敌方袭击,将是一场灾难。

如果以重油为燃料,只需通过管道就能实现补给,锅炉也无需经常熄火清灰;而且石油发热量比煤炭高,燃烧效率也更高,驱动同样吨位的舰船所需锅炉数量也少,腾出的空间和载荷可以多装载武器弹药,增加舰船的战斗力;还可以减少操作锅炉的人手,减少战时最为珍贵的人力消耗。

1904年出任第一海务大臣的约翰·费舍尔勋爵,是无畏舰之父,他虽是著名炮术专家,却因竭力主张石油替代燃煤而被称为“石油狂”。他说:“石油燃料将使海军战略发生一场根本的革命,它将是一个唤醒英国的事件!”

他就任第一海务大臣之后,便大力推行燃料革命。最先的尝试并不是全部用燃油锅炉替代燃煤锅炉,而是先置换一部分。

费舍尔勋爵

根据这一原则,尊严级战列舰玛耳斯号首先进行了改装,在原有八台燃煤锅炉中的两台上加装重油燃烧装置,并在船底加载四百吨重油,成为最早安装油煤混合锅炉的主力舰。随后该级舰中的其它七艘舰实施了进一步改装,在其四台锅炉上加装重油燃烧装置。与此同时,新建造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也采用了油煤混合锅炉。

对驱逐舰等轻型舰艇的改造则更加激进,完全采用燃油锅炉,部族级驱逐舰便首次实现了完全燃油化。

尽管石油燃料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海军燃油化改造的推行却并不顺利,主要挑战之一是来自石油资源的获得及其运输的安全保障。

当时主要的石油产地是美国和俄国,英国北海油田还未发现,所以英国本土并没有石油资源。尽管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却只有远在东南亚的缅甸出产石油。

虽然当时英国资本已经在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进行采掘,但采出的原油必须经铁路横跨高加索山脉到达黑海的巴统港,再经海运,到达亚得里亚海畔的里雅斯特炼油厂进行精炼,而后再运回英国本土。而俄国是英国当时的主要对手之一,这样的石油供货和运输线路是极不安全的,英国海军很难接受。

另一个阻力来自受惠于煤炭供应的利益集团。由于长期合作,英国海军与煤炭供应商的利益关系极深。他们反对的理由非常充分,他们声称,不能将海军的能源供应建立在不稳定的海外石油资源以及漫长而脆弱的运输线路上,从而放弃本土优质煤碳资源优势。

利益纠葛是任何改革中最难克服的障碍,费舍尔勋爵虽竭尽全力,却未在任内打破这一僵局,他带着遗憾于1910年卸任了。

然而他的事业并没有夭折,因为他迎来了一位与他理念相同的继任者,这个人就是温斯顿丘吉尔。1911年,37岁的丘吉尔成了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大臣。

年轻的丘吉尔

丘吉尔上任后立即会晤了71岁的费舍尔,他们在一起呆了3天,讨论如何继续推动燃油替代煤炭的改革计划。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情同父子。

为了完全将舰艇燃料从煤炭转换为石油,首先必须在本土新建足以保证英国在战时能够使用数月的储油设施;还必须建造庞大的运油船队。这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海军部能否从国会争得这笔投资,是不确定的。

丘吉尔决心用他的政治生命为赌注,放手一搏。他的的策略是:“一旦吞下骆驼,小昆虫自然非常容易吞下去”。这个骆驼便是1912年规划建造的超级无畏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在这级战舰的建造中,丘吉尔进行了两项非常大胆的冒险。他和费舍尔勋爵一致认为,应该用15英寸主炮替代原来的13.5英寸火炮。然而这种火炮的定型论证还需要一年,可当时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的军备竞赛已经白热化,丘吉尔不能等待,他说:“除了战争时期,和平时期也必须冒风险,现在设计中的勇气可能在以后赢得一场战争。”这个决定得到了费舍尔勋爵的支持。

在战舰的动力选择上,吉尔再度冒险,完全采用燃油锅炉,使该级舰的输出功率达到5万马力,航速从21.25节大幅提高到25节。

主力舰的燃料转换这头骆驼被吞下后,其他舰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912年到1914年,三个年度造舰计划中建造的军舰全都使用了燃油锅炉。皇家海军的实力上升了一大步。

为了确保英国在战时能获得安全稳定的石油供应,丘吉尔在1914年6月17日向下院提出了《英波石油公司筹资法案》。根据这个法案,英国政府将向英商在波斯卡扎尔王朝时期成立的英波石油公司投资220万英镑,掌握该公司51%股份,从而获得伊朗境内大部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精炼运输以及销售权。

该法案通过11天后,一战就爆发了。

一直紧盯英国的德国海军也在加紧推行燃料石油化计划,但他们也遇到了与英国类似的问题,直到开战也未能完成燃料的全部转换。当时德国对标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也搭载了8门15英寸主炮,但11台锅炉中只有3台燃油锅炉,航速只有21节。在双方火力相当的情况下,正是德国海军这4节的速度劣势,让英国海军在海战中占得了先机。

1916年5月31日黄昏,贝蒂中将指挥的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编队在执行诱敌任务途中,突然遭遇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日德兰海战爆发。而此时贝蒂舰队和英国海军主力还未到达设伏预定海域,英国舰队立刻遭到德国海军攻击,贝蒂的旗舰被击伤。贝蒂下令向北撤退,然而托马斯少将指挥的战列舰分队晚了8分钟才接到撤退令,结果落入德国舰队火力网。然而托马斯少将麾下的四艘战列舰,正是装备了15英寸主炮和全燃油锅炉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依仗着火力和速度优势,托马斯并未惊慌,他指挥四艘战舰与德舰周旋二十多分钟后,从容撤出了德舰炮火射程。

日德兰海战

这场大海战后,英国海军依靠石油燃料这个优势,牢牢掌握了制海权,德国海军被死死封锁在北海之中。德国虽拥有第二大海军,却无力打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导致海上运输线被扼住。由于物资供应断绝,强大的德国陆军无力继续作战,最后输掉了战争。

战前,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都清楚战舰燃料石油化改造的重要性,也都遇到了各种阻碍。但丘吉尔义无反顾地大胆冒险,为英国争取到了一年时间的优势。他后来说“冒险的奖赏就是优势本身,领先对手一年就可能使局势改观,那么前进吧!”

一百年前,英德之间这场能源技术革命竞争的结果,最终左右了这两个强国之间全面博弈的胜负。

今天,世界正面临自那时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围绕着量子技术、新能源技术、AI技术、5G技术展开,成为大国之间本轮战略博弈的核心。

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各国也清楚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竞争,然而新兴技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新能源技术在中国方兴未艾,可是特斯拉充电桩建设却在美国遭到抵制,美国石油财团对新能源天然的抵触和抑制难脱干系。对石油资源和产业的百年垄断、在内燃机技术领域的长期领先、以及对新能源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疑虑,使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这种情绪又被利益集团所裹挟,这番景象与当年丘吉尔面对的挑战何其相似。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更替抉择上困难重重,但他们并没有停下动力技术前进的脚步。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英国45型驱逐舰都采用了领先世界的全电推进技术。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航母,这艘当今英国海军最大的主力舰与百年前英国最大的主力舰同名,而那艘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采全用燃油锅炉推进的战舰,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

ARM芯片

英国早已不再是世界霸主,然而当年将它推上霸主地位的气质和底蕴仍在。虽然如今的英国深受各种利益藩篱的羁绊,但丘吉尔身上那种英国精英特有的“勇气和荣誉高于生命”的精神仍然得以传承,今天的英国人在科技竞争中仍极富远见和创新精神;ARM公司的芯片设计技术以及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燃气动力设计制造技术这两项工业和科技王冠上的明珠,仍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