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

这本书是毕业后看的一本关于理财投资启蒙的书,三公子写的,尽管毕业许多年…好像也没怎么通过理财投资赚到几块钱……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倒是对这本书的名字很有感触。

决定你薪资差距的,并不是起点,而是过程……

一边骂,一边忍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那些骂公司不好的人不会离职,真正会离职的人,都是默不作声的去找工作,然后离开公司。

这是在人力资源类书籍看到的一句话,原因和感情一样,攒够了失望,就想离开了。

而默默忍受的人,要么是想稳定,不想离开,不想折腾,另一种则是深知自己没有能力,出去会失业,于是忍者,不离开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

想到一个朋友的例子,他说,自己在目前这家公司干的很不爽,也去其他公司面试,薪资比目前的公司高出20%,但是自己还是不想走。

我说为什么不走,他说,去了新公司又要重新开始熟悉环境,前面两三个月是很痛苦的,而目前的公司,工作内容已经轻车熟路,做起来也不累,不想走。

那你还骂什么?你继续忍者呗!

不想加班又想赚钱

我们都知道,获取报酬的方式,最原始的,也是每个人一开始工作的方式,是通过出售时间来获得报酬,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一天24小时是有上限的,这意味着你收入的天花板很简单就可以计算出来。

想想华为35岁裁员就知道,到了年纪,能力和你的薪资没匹配,没创造价值,迟早会被优化掉。

但是在工作前几年,大多数人,很难有其他好的商业模式,例如提高单位时间的出售价格,或者将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那么在一家愿意给加班费的公司,是一个相对容易获得额外获得报酬的途径。

我不是鼓励你去一直加班来骗加班费,因为这不是一个良好的个人商业模式,可持续也比较低。

但在没有新的商业模式之前,这确实是一条最容易增加自己收入的方式,因为毕业那年,我就是靠加班,拿到了两倍底薪的收入。(因为qiong)

但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很矛盾的一点,想赚更多的钱,又不想加班,想按时下班。

我问他,你下班后有回家学习看书,或者做其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事情吗?还是在玩,看电影,消磨时间?

他的回答不出意料,没有在做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但又不想加班赚钱。

嫌弃一个月加班40个小时太多,我说,我前两年一个月最多加班120多小时,要是可以每个月这样干,我能加班一年不休息。

他说,不想那么累。

我说,那你就穷着吧。不想加班赚钱,又想爽,回家也不提升自己,又没女朋友,你拿时间干嘛?

年轻的时候,时间一大把,不提升自己赚未来的钱,就拿来赚当下钱,有错吗?

口袋里有钱,说话都能比较大声。哪天你想裸辞了,也才有底气,否则你拿什么和老板耍脾气?

不提升自己,不加班,又想赚更多钱,和那些想找钱多事少离家近的人,有什么区别?

颅内高潮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应该是在脱不花的一个文章里看到的。

她的意思大概是,很多人耗费自己很大精力,让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停留在颅内高潮(想法阶段),而没有落地去实践。

我们有多少人,把自己的想法,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没有去实践?或者极度拖延,认为DDL才是第一生产力?

当我们把想法停留在想法阶段,会产生一种自以为自己已经尝试的感觉,反手就是,拿起手机刷微博抖音。

而懂得执行的人呢?他们已经在实践的路上了,把一个个想法,方案,转化落地。

毕业几年,我看到了曾经书上写的现实:毕业5年后,同龄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这是积累的结果,更是背后的人,所决定的。

有人年薪几十万,也有人仍拿着三五千的月薪。

当然,你要是相信那些鸡汤:马云30岁在刚辞职创业,某某大佬30岁还是无业青年…

也挺好,毕竟怀揣梦想,但要是你仍旧玩着消磨时间的产品。

那么你的幻想,终将是你一辈子意淫不出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