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现代人冬日里保暖防寒最重要的一样东西,现在科技进步,空调、暖气能让人们更加舒适的度过寒冷的冬季,古代人没有电,用不了这些高科技,他们是靠什么抵御寒冷呢?很多人想到棉花,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棉花最早是从宋朝时候才有的,那么在宋朝之前没有棉花,人们都是怎么御寒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棉花这一作物原产于印度,刚开始传入我国的时候,被古代宫廷贵族当作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当时只有达官贵族养得起棉花,而棉花也只是被人当做玩赏的花卉,并没有什么实用性,而且平民百姓是根本就出不到这种东西的,直到元朝的时候,人们逐步认识到原来棉花有保暖的效果,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对棉花这个外来物种很排斥,没有人愿意去种,直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采取强制措施,让百姓种植棉花,所以才有了后来很多的棉制品。

那么在没有棉花之前,古代的人们冬天是用什么御寒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用丝麻御寒。丝绸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大标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养蚕,在古代有钱的人在冬天的时候会穿很多层丝绸制作的衣服,来抵御寒冷。而没钱的穷苦百姓买不起丝绸,只能选择麻衣,麻衣的布料非常粗糙,穿在人的身上,会感觉非常的扎人,但是为了生存,也得穿。而丝麻制品非常薄,到了冬天的时候,人们往往都需要穿很多层,丝麻的透气性是非常好的,所以到了冬天即便穿上很多层,也是非常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用裘衣御寒。古时候丝绸太过轻薄达不到好的保暖效果,所以人们就会用动物的皮毛御寒,有狐狸毛、兔子毛、也有用猪羊狗皮做成的毛,而皇帝一般都用老虎毛等一些珍贵动物的毛皮,而越是穷人就越用不起皮毛,所以古代能用的上裘衣的一般都是富贵人家。而这种如此珍贵的御寒物件,就算是放到如今,很多人都用不起,况且也不敢用呢,毕竟有的都是国家保护动物,珍爱小动物才是最重要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木棉。木棉是一种树木,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木棉花,就是这种树,在古代人没有防寒装备的时候,会把这种木棉树进行加工改造,做成可以防寒的内里,穿在身上。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现代研究证明,木棉纤维确实比现在的涤纶的保暖性还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沙土。古人早已学会烧炕取暖。所以很多的穷人买不起衣服的时候,就会用碎布料缝几个布袋,把炕里面烧热的沙土装进去挂在身上出门去,这样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暖效果。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被古人的智慧感到惊讶了,古代人生活条件很艰辛,比起现代来,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不知道有多少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每天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