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孩子还很小,就觉得宝宝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感觉的发展

宝宝在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题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一直到知道自己的手脚是自己的一部分,这才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自我认识的发展

1~2岁的孩子会叫妈妈,表明孩子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就已经开始知道了自己的形象,已经有了最基本的自我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我意识的萌芽

宝宝在2~3岁的时候,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适合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掌握代词"我",就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并且能够准确的用"我"来表达愿望,这就是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以及各方面的发展

婴幼儿在3岁以后,再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已经开始逐渐对自己有了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以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自我体验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应该怎么做?

开心地喊他的名字

在孩子5-6个月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名字是什么。这时,你可以尝试叫他的名字,让他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在跟孩子说话时,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跟别人谈论他时,经常叫出他的名字,比如,"爱丽丝,睡觉时间到了"、"爱丽丝,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当你给他读书或者唱歌时,可以用他的名字替换主人公的名字。比如,"爱丽丝吃完早饭后,就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探索游戏

孩子在这个时期虽然会花时间探索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但还不能完全认识。所以,你再给他换尿布、按摩或做游戏时,可以给他指出身体部位的名称,鼓励他对身体进行小探索。推荐《我的身体》这本绘本,家长可以通过它来教孩子认知自己的身体。

镜子也可以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的身体部位。抱着孩子坐在镜子前,即使他不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也要指着镜子里的人跟他说,"看,那是爱丽丝!这是他的嘴巴,这是他的眼睛…"你也可以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绐孩子看,或者模仿孩子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喜恶信号

因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说话,所以他不能通过语言告诉你,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过,如果你给他一个玩具时,他会咯咯地笑,证明他喜欢这个玩具,那你就可以给他更多类似的玩具。如果你做的某项游戏,他没有反应,比如躲猫猫,那就稍后再试试。此外,如果孩子暂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喜欢这个东西,那么就给他提供多种选择,在对比中,让孩子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即使他不会立马做出选择,但是留给他更多时间去挑选,他最终会选择更合心意的那一个,当孩子做出决定的时候,给他赞美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聊"时的探索

当孩子没有什么事干的时候,他会开始探索自己及周围的世界。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做,在旁边看着他探索就好。孩子会检查自己的手指,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聆听周围的声音,或者闻闻味道,一切都很有趣呢。

识别孩子的情绪

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就在时刻表达着自己的情绪,虽然他自己不明白这些情绪到底是什么。你可以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情绪。比如,"爱丽丝,你在哭"、"爱丽丝,你现在很高兴",等等。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他建立自我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自我观念的培养,也是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自我观念使孩子对自身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更强,认为自己有能力办好各种事情,并且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以及他人都具有价值,也容易受到家长和他人的欢迎和好评。孩子的自我观念,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