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战斗模范”荣誉称号炮兵团长的峥嵘岁月(9)

作者:徐礼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团结协力 共扬军威(上)

炮兵52团三营前进观察所,从1979年2月17日开战以来,在谅山方向配属164师作战,前期在边境油隘、嘉暮山、扣考山、波扣劳山、445高地开设观察所,3月2日,战斗进行的第14天,我奉命离开445高地步兵团指挥所,前进到前沿步兵所在的391高地开设观察所,参加攻打谅山的战斗。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我们冒雨艰难的向391高地转移,山高路滑,好在距离不远,经过艰难行军到达391高地,白天一天都没有停下来稍作休整,大家又累又困,当晚又下起了大雨。391高地的坑道里都住满了步兵,我们到达后只有几个猫耳洞,为了让战友休息好一点,第二天有好的精神继续战斗,我把比较宽一些的猫耳洞让给战士们休息,我却蹲在一个只能藏半截身子的小洞里任凭雨水淋在身上度过一夜。第二天早上看着我全身湿透的衣服和苍白的脸,前进观察所的战士都非常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91高地距越军较远,加上山间阴雨多雾,能见度低,当时的侦察设备有限,全靠目视,给侦察造成了很大困扰。为了有效观察敌情,及时发现目标,抓住战机,我主动要求到距谅山近在咫尺的“那心”村北侧250米一无名高地开设观察所。经上级批准后,我带领前进观察所一行六人,钻深山沟,绕过村庄,机警的躲过越南散兵,不顾头顶上的枪弹乱飞,于3月3日13时抵达目的地。展开观察所后,在与营观联络时,遭到敌无线电台干扰,通话困难。为排除干扰,前观与营观电台按预先规定,在原频率左右改用频率50KC后,迅速沟通了联络。

由于这个山比较高,比周围显得突出。抵达目的地后,我们刚一展开侦察,越军问候的炮火就先落地炸开了,山前山后落了几十发炮弹,有4发就落在身边十几米处,所幸无人员伤亡。经过专业军事技术分析,我认为,敌人炮火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也是对手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时候,更是捕捉对手的最好时机。我带领前进观察所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迎着炮火飞来的方向仔细观察,接连发现越军的四个炮兵阵地。而且炮兵阵地距离我们并不远,趁他们还没转移,我火速调动我炮火进行反击。在我强大炮火快、准、狠的打击下,越军四个炮兵阵地全被火力覆盖,有个阵地的弹药所被击中,引起了连环爆炸。

作为前进观察所的领头人,我喜欢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听取战友们的意见,相互协助,相互配合,互敬互爱。尽管战争环境下生活条件艰苦,我在繁忙的侦察敌情与指挥射击的状态下,仍然不忘关心和爱护战友,这一班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在执行任务中,每个人携带的干粮都不多,我宁可自己少吃或不吃,也要让给战友们多吃一点。为了让大家利用战斗间隙打个盹,我白天观察敌情、指挥射击,晚上和战士们一样坚持轮流值班放哨,有时几天几夜不能合上一眼。战友们看到我的双眼都熬红了,他们也不睡,都抢着值班放哨,主动让我去休息。正是这样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正是这样刻骨铭心的战斗经历,正是这样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让大家建立起了一种勇而无畏、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战友情,支撑着大家团结一心坚持到战争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波扣劳山执行任务时,双方战斗胶着,局面僵持不下,为了及时有效地支援我步兵作战,我得不断的拿着电台话筒向阵地下达射击口令,又得不断的指示侦察兵侦察敌情、观察战场,还得不断的同我炮兵营、团指挥所请示报告情况,把嗓子都叫干了,声音嘶哑发声困难,而山上又找不到水,看着战斗一直在进行,根本无法分开身去找口水喝。

一个步兵战友听到我说话声音嘶哑,主动关心我,这山上一时半会找不到水,但由于连绵不断的雨天,盖在洞口上的雨衣积存了一些雨水。这个步兵战士就将雨衣表面积存的水一滴一滴攒到茶缸里,倒腾完虽然只收到半茶缸,但这已经足够了!我接过这“沉甸甸”的茶缸,所有的感激之情都融在了这神圣的战友情中,并将这份情化为战斗能量。我非常感谢这个步兵战友,可惜我连他的名字叫啥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他是否安全撤回国内,更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如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