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擅言辞,但一直觉得自己算是一个不错的倾听者。从中学开始到现在,总会有人跟我抱怨闺蜜、吐槽对象、倾诉梦想、分享职场规划、畅谈创业大计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开始以为是自己嘴严,使得他们愿意把我当个树洞,后来发现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我又以为是自己的真诚让他们觉得倾诉有意义,后来发现也不完全是;我心想难道他们是希望被我指点迷津?但很快发现我每次认真提出的意见,人家根本没采纳……

后来我才知道,大部分找我的倾诉者,并不关心我的反应,他们只是需要倾诉,有的人说完了就没事了,有的人借着给别人宣讲的机会,梳理自己的思路。

我比别人强的地方,是倾听的时候态度端正,一脸认真,并总能注意到他们讲的关键点,恰到好处地问一句“然后呢”或“为什么”,给倾诉者制造一个解释的气口儿。

比如有个老同事,后来辞职去搞环保设备了。他有一次找我吃饭,席间不停地讲哪哪地区环保查的严,关停了多少家企业,处罚了多少家企业,还有拘留法人代表的……我哪了解这个啊。

后来讲到哪些行业是重点严查,哪些行业用什么环保设备,什么治理方案,我哪懂这些呀,又不能太冷淡地用嗯和哦回应,只好托腮静听。他说到催化燃烧治理异味废气,我就问“效果咋样”;他说光氧催化、活性炭也能治理废气,我就垫一句“成本多少”;他分析一段环保形势,我垫一句“嗯,市场空间不小”;他说起小工业群污染监测系统,我就赞一句“好时机啊,赶上物联网+5G基建铺开,早几年就是空中楼阁”……

他说了一下午,心满意足走了。后来我看到他的bp,逻辑比跟我讲的时候清晰多了,条理井然,每到有疑惑之处,下一页必有解答。

我意识到这是个商机,我可以给人提供半主动式倾听服务:不只是倾听,还会适时做出回应,给你机会梳理思路。同时,通过倾听,我也接触到很多概念,学到很多东西。

我把这个想法发给周围朋友,写明收费标准,结果现在再没人来找我了。他们觉得一收费,心态就变了:我都交钱了,不该你多说点啊,于是自己立刻没了倾诉欲望……人性真是太难伺候了。

突然少了那么多倾听诉求的我,偶然又想起了那个去做环保设备的老同事,想联系他再出来坐一坐聊一聊。翻开微信联系人,发现他的签名已经变成了“量身设计各类车间环境治理方案”,名称也改成了“朴华科技环保”,看来是早已经进入环保奋斗一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