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BrainLink Lite设备研究功能性过场动画与情绪变化之间的关係。论文在设计学报第 24 卷第 1 期发表。设计学报(Journal of Design; ISSN 1606-8327)是由设计学会(Chinese Institute of Design)所出版之学术期刊,创立于1996年。在历任编辑以及设计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设计学报为科技部2018年「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评比为第一级THCI学刊。

2019年国家图书馆 「台湾学术资源影响力」知识影响力奖:艺术学学门期刊第一名。自2015年起,设计学报也被收录于 Elsevier SCOPUS资料库。学报致力于设计相关领域之研究论文,经由公开徵稿及严谨审查,提供具有公信力之发表与交流之园地,以提升国内设计学术研究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与介面的设计形式影响使用者不同的情绪感知。本研究聚焦使用者操作智慧型手机介面的微互动(micro interactions)方式,探讨使用功能性过场动画(functional animation)时所产生的愉悦(pleasure)、唤起(arousal)、支配(dominance)三方面的情绪变化与脑波(EEG)之关联性。

研究筛选具代表性之 4款不同形式过场动画进行使用者测试,在 15 秒的操作内针对每款样本进行 6 次的操作以得知使用者对于情绪变化以及在专注度与放鬆度方面的表现。透过脑波生理量测数据对照 PAD 心理主观量测结果之方式强化使用情感,从过场动画类型、使用时间、介面位置等面向分析其使用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式的过场动画确实对于情绪表现会产生影响,使用者通常不会在初始使用时就对过场动效产生良好的情感认同,而是在渐进的多次使用后逐渐被吸引或对其加以理解,此种情绪上的延滞性与深泽直人的设计理念「later wow」以及 Norman 设计三层次中的「反思」相对应。于此结果之上,可对过场动画的实务设计形式所能产生的情感效用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研究採用 BrainLink Lite 耳夹版头戴式脑波装置对受测者进行生理量测之资料採集,并将 15 秒测试的脑波侦测所得数据结合 PAD 心理量测结果经由 SPSS 统计软体进行迴归运算以瞭解其关联性。实验过程中採用 eSense 专利算法将受测者操作所伴随产生的脑波转换为从 0 到 100 间的具体数值来衡量受测者的注意力和放鬆度。

更多关于研究细节可以访问设计学报网站查看论文原文。

标题:功能性过场动画与情绪变化之关係探讨|Examin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Change and Functional Animation

作者:马嘉阳、陈圳卿、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

URL: http://www.jodesign.org.tw/index.php/JODesign/article/viewFile/138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