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诸侯不管政治,只理租税,即所谓“食租税”。

千户侯即食邑1000户的侯爵,这1000户需每年向封君缴纳200钱的租税。所以,每个千户侯每年的收入为20万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素封”的概念。

“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史记·货殖列传》

素封指的是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在汉代,贷款的年化利率高达20%。假如一个大商人,有100万钱的资本,每年拿出去放贷,在不考虑坏账的情况下,每年的利息就有20万钱。相当于一个千户侯每年的收入。

所以,即使无人封他,他每年赚到的钱也相当于封了千户侯。

我们来看看做什么工作可以赚到这20万钱,钱穆先生在《中国经济史》给出了一个参考,即:

20万钱

=豢养50匹马

=豢养150头牛

=豢养250头羊

=豢养250头猪

=养殖1000石鱼(一石为120斤)

=种植1000棵枣树或栗树或橘树

=1000亩地所产稻米(每亩可产米一石)

养猪牛马相对来说比种植1000亩地要容易一些,特别是在谷贱伤农的时候,农民更是不易。

豢养250头猪即可等同于千户侯的收入,可见当时猪肉价高。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记载“肉百斤七百”,有人考证出汉代猪肉合现代人民币115元一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天天吃肉,我们真的要感谢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即使其中有许多问题,但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的。

虽然猪肉最近涨价了,但跟汉代比起来,我们依然好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素封”,也就只是单纯的经济获利,所以马彪先生在《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认为“素”与“封”是一对矛盾,矛盾在于这一阶层“富”而不“贵”的特征。

“素封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中最辉煌的部分,从另一个侧面提倡了商人的价值。

“素封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从经济的论理上对“官本位”发动的冲击,它显示了商品经济平等观的曙光亮点,也是司马迁的商品经济思想的又一耀斑。

虽然它不会对“官本位”有根本性的动摇,但它所蕴涵的意义是值得为其在历史上定位的。
——《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商品经济思想》 李映青 李瑞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