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从18日到20日,41军连续数次致电122师,催促该部迅速打通平孟至朔江的公路。电令的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甚至要换上其他部队来接替122师的任务。如果军长、政委真的这样做的话,对122师来说,那将是永远也无法抹掉的耻辱。因此,从师到团,各级指挥员的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364团在接到3营的战斗进展报告之后,不作核实就直接报给了师。师的主要指挥员也没有对战斗情况进行仔细考虑和核实,认为既然朔江东南山有利地形已经基本被我占领,那么对朔江发起最后突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必须尽快按照军的命令,打通公路。于是在15时30分命令364团,准备以一个连的兵力,搭乘坦克沿公路向朔江进攻,在365团协同下,于18时前歼灭朔江之敌,打通平孟至朔江的公路。

可实际上,从波源村到朔江城的地形是极其险恶的。这里是一个两山夹一谷的葫芦套,公路从山谷中的稻田地中穿过,北面是陡峭的石山,南面是有4个山头的一条土岭(即朔江南山),朔江城里还有两座独立的小石山,正好堵在山谷的西头。越军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布置了一个有着猛烈交叉火力的口袋阵地。就在前一天晚上,2营已经在这里付出了伤亡近200人的惨重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时,364团决定以2连(欠3排)加强部分火器,搭乘军坦克团3营9连的7辆坦克向朔江实施突击。17时,2连在波源村东侧搭乘坦克完毕。团随即以2个迫击炮连向朔江、那册进行了5分钟的火力急袭,支援2连战斗。当2连进至波源西侧路段时,遭到山腰和山脚越军火力袭击,不时有步兵中弹摔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连长见情况严重,立即通过电台向团请示是否下车展开,但是团里并没有作出答复。该连只得继续乘坦克高速前进,公路两侧高地上的越军各种火器纷纷开火,火力越来越密集。由于每辆坦克上都搭载了20人左右,彼此之间互相拥挤,既没有办法隐蔽,也难以进行还击。2连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坦克边前进,人员边往下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时37分,第一辆坦克进至朔江东侧公路拐弯处时,被越军火力击中,造成道路堵塞。其余坦克就地展开,以火力掩护步兵下车战斗。这个时候,3营仍然在和越军争夺郭寿西南侧的两个无名高地的山顶,并没有控制伸向公路的山腿,而公路北面的石山又无部队攻击。

致使2连陷入了公路两侧山上越军多层多方向的火力网之中,虽然指战员们英勇奋战,但始终不能摆脱被动局面。战斗仅仅进行了短短的10多分钟,2连和坦克9连就付出了惨重的损失,损伤坦克6辆(先头907车冲入朔江,后来也被击伤),负伤59人,阵亡49人,进攻失利。冰冷的坦克装甲上,溅满了士兵们的血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连的干部和骨干在遭到越军猛烈火力打击之后,干部伤亡殆尽,只剩下了党员、3班长杨建能。他挺身而出,坚定沉着,主动接替了指挥。他把没有负伤的7名幸存战友组织起来,在黑夜中坚持战斗12个小时,一共抢救出伤员38人(含坦克兵8人)。战后,广州军区为了表彰杨建能的突出功绩,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短短10多分钟的战斗,搭乘坦克沿公路进攻的2连就损失殆尽,伤亡高达108人,还损伤了6辆坦克,这是一个极为惨痛的教训。究其原因,主要是师、团两级指挥员在上级的连续催促之下,求胜心切,不够冷静,对下级上报的战斗进展情况没有认真核实和仔细分析,在处置上有明显的急躁情绪;在敌情、地形不明的情况下,不讲究战术,盲目地指挥部队搭乘坦克沿公路高速突击,结果遭到周围高地上越军火力夹击,造成重大伤亡,进攻受挫。

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