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反复生病,正确培养运动习惯很重要!每逢传染病流行,儿童的患病情况就与体质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那些不爱锻炼、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总是各种传染病首先受到袭击的对象。

3-6岁幼儿肥胖和超重比例越来越高,达到17%-19%左右;6岁幼儿的近视率接近20%;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往返跑、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单腿跳四项体能素质出现下降趋势。研究认为,不是幼儿天生不爱运动,是幼儿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导致幼儿远离运动。那作为关注孩子成长的我们,需要怎么去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亲自己要当孩子的榜样,及早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全家人或朋友在一起运动比较有趣。大伙一起从事健康休闲的趣味时光中,小朋友更能感受运动带来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家长当以身作则一起参与运动,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保持运动规律

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3-6岁的孩子在一天内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3小时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不少于60分钟,这包括了精细运动和躯体运动两方面。家长们要想办法引导孩子进行快乐运动,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提供各种的运动尝试,鼓励孩子要坚持锻炼,不要因为辛苦而轻易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提供运动物资支持

普遍的孩子耐性不足,一旦犯懒就不愿意再动起来,而运动锻炼是一种持续进行的习惯,所以家长们要给孩子创造一种运动的仪式感,提供必要的运动物资支持,对于孩子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给予尝试的机会,并与孩子一起去享受运动的乐趣。

比如跑步需要舒适的运动服,球类运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完整的装备,进行骑车运动可为孩子挑选一辆功能性强、安全的自行车……要注意的是,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运动物资时,一定要货比三家,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孩子的自身情况,选择质量好、性能佳的大品牌厂家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严格孩子的作息时间

为了让孩子休息和运动都能兼顾,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养好固定的作息习惯,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要睡觉,第二天早上固定时间起床,并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进行运动,这些习惯不但能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还有利于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从而培养健康的体质。

健康的运动既好玩又能锻炼身体,可爸爸妈妈总会担心孩子在运动中不能保护好自己,磕伤碰伤,乐极生悲。要让孩子安全地享受快乐运动,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下面这些注意事项,才能保证孩子的运动能起到强体质、长身体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做好保护措施

运动时最怕的是运动受伤,所以家长要先给孩子做好各项保护措施,选择长短、大小、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根据运动项目选择相应的运动场地,比如球类运动要在球场,骑车要在开阔平坦的路上等;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让全身的肌肉和韧带得到足够的拉伸,减少受伤的可能;为了降低运动时的伤害程度,也要为孩子佩戴相应的护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运动后不能立即洗澡

若幼儿在浑身是汗时马上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使皮肤毛孔突然关闭,全身毛细血管包括肾脏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在临床上会产生畏寒、发热、渴、尿少等症状;若毛细血管强烈收缩,更会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若孩子活动后即去洗热水澡,会刺激皮肤、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血液过多地分布到皮肤、肌肉中去,势必造成心脏、肝脏、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甚至晕厥现象。所以运动后不能立即洗澡,要等孩子身上汗液干后再去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适当营养要跟上

孩子在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运动会促进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没有在运动后营养要及时补充营养,孩子会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能量,使体力、精力得到恢复。整体来说,孩子运动的营养补充要均衡、全面,尤其需要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使身体能及时获得能量的补充。

孩子是家里的主心骨,要想孩子身体好、少生病,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运动。只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补充,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正常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