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6月21日23时54分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

《恪遵宪度抄本》记载: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权德舆《夏至日作》

夏至分三候:

一候鹿角解

糜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除了是昼夜变化的界限之外

还是盛夏的起点

夏至过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将进入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三伏天”

此外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

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宋·杨万里《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夏至习俗

二十四节气

夏祭

值得一提的是,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诞生的一个节气,早在汉代,中国就有夏至的习俗记载。

宋代的《文昌杂录》中就写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中也记载过: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送。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面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饼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夏至九九歌》,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企业家夜读》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一档

专注于企业家群体的阅读朗读节目

每周日晚九点准时播出

在微信、微博、搜狐、腾讯、

爱奇艺、百度百家、优酷、咪咕阅读、

喜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时呈现

王建宙《第四次工业革命》

何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王奇《体育颂》

毛大庆《鞋狗》

王树彤《未选择的路》

任汇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从中午开始》

励行根《科学的价值》

徐和谊《相信未来》

陈忠伟《热爱生命》

谢伟山《孙子兵法》

刘自鸿《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时代》

程虹《我感到了阳光》

夏华《生如夏花》

张跃《九三年》

刘棠枝《平凡的世界》

谭文清《财富的福音》

曾强《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刘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梁建章《给我未来的孩子》

苗鸿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余钢《门前》

俞敏洪《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信》

尹烨《大医精诚》

陈荣华《只有一个人生》

刘积仁《远方》

宋志平《再别康桥》

阅读的价值

读书,获得更多的生命经验

慢下脚步,感受宁静和自由

诗歌就像给灵魂洗澡

心灵深处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