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日本商业资本开始渗透到农村纺织业。商人逐渐通过“换棉”(给农民提供棉绒,让他们在家纺成纱,织成布,按成品数量支付工资)和“出机”(给农民提供棉纱和织机,按成品数量支付工资)来控制生产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机”的商人进一步建立了自己的作坊,从穷苦农家招雇女工,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上半叶,手工工场的数量从纺织业扩大到石油、葡萄酒、纸张、糖、陶瓷、蜡烛、采矿、海鲜加工和其他生产部门。到1867年,全国各生产部门有400多个手工工场,丝绸和棉花产业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生产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开始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遭到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幕府和大名的抑制,但是,当时日本的工场手工业还没有达到高度发展阶段,资产阶级也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