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在很多在农村生产的人,还是喜欢用一些农谚老话来观察、预测天气的变化,有时候和后辈,交流老人们也会用俗语来形容某事某物,然后告诫后辈如何去为人处世,在农村地区,的确流传着不少俗语,这些俗语在信息闭塞的年代,起到很大作用,每一句俗语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不细细品读很难明白话中的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此地无银三百两典故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趁着天黑在自家的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巧的是,这一幕刚好被邻居家的王二看到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这句俗语的典故,表示往往越自作聪明的人,在别人的眼里越显得愚蠢,有时候明明是多此一举,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