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线社恐,深夜微博蹦迪,不知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社交网络拉远了人与人在现实中的距离,让人们只会在网上交流。

虽然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但网络无处不在的“潜规则” ,也让人产生了诸多尴尬。

比如人们在工作时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同事“收到消息不回复还发朋友圈

还有一-些人,习惯用“哦哦”“ 嗯哼”结束未完成的对话,让别人想接话都不知道接什么,成为“话题终结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敷衍”时都能个忍字为大。
有时候,回复有多冷淡,后果就有多严重。
前些天,有职员发了个帖子。
说自己只是回复了老板一个“嗯,就被老板批评:“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

嗯,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这件事,网友们的意见出现了难得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在微信群里聊天,满地都是地雷

以前的“呵呵”、“哦”被一众人怼到角落,提起就是聊天敷衍,聊天不认真,聊天终结者,

现在更加离谱了,一个员工居然因为发了个OK的表情而被公司开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这般不近人情的公司不要也罢,在工作中没必要低姿态做个“舔狗’”。

但一句“收到 " ,包含了太多学问。

详细的回复,可以缩减时间和解释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简单来说,详略得当的复合句>条理清晰的简单句>精准的具体单词>敷衍的单个字。

比如,当领导问你“明天的行程是否安排好了?

如果回复“明天的行程安排已经邮件发给您了, 您看下如果我有 忽略的地方,我马上进行补充。"

相较于“嗯?” ,起码领导知道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不是踹一脚动一步。

再举个典型的例子。当你收到“嗯”和“嗯嗯”时,哪一个会让你心里舒服点?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嗯嗯”的回答更加温暖,能感受到对方的用心和在意。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大火的“济南南”还记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字的叠音,是我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因为这样的发音方式,可以让人感受不到攻击性,给人以安全感。当然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更萌了,激发人的保护欲。

不信,你把“哦”换成“哦哦”试试?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