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八十九回,猿臂寨吞并了梁山附属势力青云山,积草屯粮,正式与梁山撕破脸皮。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九十回“陈道子草创猿臂寨,云天彪征讨清真山,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祝永清收兵不见陈丽卿,忙叫众人去寻。原来陈丽卿独自追击石秀,但没有追上,却遇到了前去青州马陉镇的风会、云龙二人,三个与前来寻找的真祥麟等同回青云山见了祝永清、栾廷芳等。过了几日,陈希真带兵从猿臂寨来青云山犒军,并带来兵变投降的谢德、娄雄,陈希真让陈丽卿陪云龙去猿臂寨拜见刘广等,再接刘慧娘到青云山。云龙到猿臂寨住了几日后,与风会一起出发去青州。此时栾廷玉(《水浒传》里栾廷玉死不见尸,也给人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荡寇志》因此进行文学再创作,让他死而复生,再战梁山)、王天霸也杀了狄雷投奔陈希真。刘慧娘到青云山后,探查形势,设置城郭,挖掘银矿,烧制瓷器,猿臂寨自此自给自足。陈希真又在无险可守的张家道口架上了九阳神钟,青云山自此固若金汤。另一边云天彪自到马陉镇上任后,收欧阳寿通,又接到种师道书信,相约夹攻梁山。云天彪出于形势考虑,带兵攻打清真山,但清真山头领马元等拼死抵抗,云天彪攻打不下。云龙、风会二人在途中得知云天彪攻打清真山,于是直接到军营中相见,得知情况后,云龙献计攻打清真山。

都头曰:此一回描写陈希真势力逐渐壮大,完全蜕变成剿灭梁山的一股势力。俞万春为了让陈希真不同于宋江,经过几回的谋划,设置了云天彪调任,打败高封,收伏祝永清、青云山,发现银矿自给自足等情节,目的就是为了让陈希真一伙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强盗”境界,也就是不对抗官府、不抢掠财物,但这样的强盗真的存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俞万春虽然把云天彪调开不让他和陈希真交手,但陈希真消灭的高封军队以及沂州官兵难道不算官军?而在青云山发现银矿更是在实在想不出强盗不靠打劫如何能够生存的情况下憋出的“精神胜利法”,范金门在此回回末评中说【呜呼哀哉!及学陈希真而又叹陈希真之不可学也。陈希真固有此后不许与官兵对敌及攻城抢劫,我情愿死也不做之言而迹其事实,则所以得免是二者,乃尽出于天幸,绝非人力之所为。】可见就连范金门都认为陈希真的事迹不过是侥幸而已,无法复制。而俞万春想为天下盗贼塑造一个陈希真这样的榜样来模仿,显然是画饼充饥之举,完全不现实。说完这些,让我们先来看看此回涉及的历史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典故是陈希真“又于青云山顶,建盖一座万岁亭,供奉大宋皇帝牌位,朔望率领众头领朝贺。凡议大事,必到万岁亭上。”范金门在句末批道【俨然张中丞之守睢阳。彼及时雨口口忠义,语语招安,何不为此。起造后又一余波。】张中丞就是唐代名臣张巡,张巡也是我国古代以善于防御著称的名将之一,他的著名事迹就是在安史之乱期间,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城,与叛军浴血奋战数百次,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虽然最终张巡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但是他的精忠气节和爱国事迹早已名垂青史,一直以来为历代所称道。

第二个典故是云天彪在马陉镇上任期间,发现并提拔了猛将欧阳寿通,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天彪便招呼从人,替寿通收拾了鱼罾,另备匹马与他骑了,一同回衙。”范金门在句末批道【何异后车之载。】“后车之载”,即“命彼后车,谓之载之”,出自《诗经》中的“绵蛮”,原诗是“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全诗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处于困顿劳瘁的境地,期望有贵人施以援手,加以怜悯提携。范金门在这里引用了这首诗,就是形容云天彪是欧阳寿通的“伯乐”,赏识提携了这位只能靠捕鱼为生的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典故是云天彪准备带兵配合种师道夹攻梁山,“那些官兵的妇女老小,闻得云总管要用兵,都赶紧把丈夫儿子的冬衣做起,准备干粮,只等候调发。”范金门在句末批道【妙哉,仲华之用笔也。描写天彪连篇累牍亦不能尽,乃舍天彪而描写官兵,又舍官兵而描写官兵之妇女老小。正如小戎之诗,有勇知方,遂令纸上活现出一员醇儒大将,烘染之神者也。冬衣二字,又引起下文雪天。】范金门所说的小戎之诗,同样出自《诗经》“小戎”,原诗为“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按照现代多数学者的观点,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诗。古代秦国军队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当然妻子也在其中。事后,妻子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为丈夫赶到自豪,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光荣凯旋,而这正好与《荡寇志》中的描写相符,因此范金门引用这首诗是很恰当的。

说完典故,我们再看看本回的写作。如果要评比《荡寇志》一书中哪一回最能体现出陈希真等雷将的谄媚和虚伪的一面来,那么本回绝对在前三甲之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看下本回中的三件事。

第一件,“又于青云山顶,建盖一座万岁亭,供奉大宋皇帝牌位,朔望率领众头领朝贺。凡议大事,必到万岁亭上。”俞万春安排陈希真做如此露骨谄媚朝廷之事,目的就是想表达他笔下的雷将都是大大的忠臣,即使身为盗贼,也时刻不忘朝廷。但俞万春似乎忘了,真正的大忠大义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心中装着爱国爱民之心就够了,刻意地安排笔下人物作阿谀奉承之事,难免给读者留下一种“作秀”的嫌疑,更难以产生好感。

第二件,官军将领谢德、娄熊投靠陈希真后,祝永清私下禀希真道:“谢德、娄熊二人,擅敢率众造反,杀死官长。这等人心胸叵测,泰山用他,须要留意。”我们在前面的文章已经分析过,当初是祝永清夸下海口,带领谢德、娄熊等攻打猿臂寨,最后自己临阵倒戈,不顾手下兄弟死活,才导致谢德、娄熊等陷入两难境地。而后来谢德、娄熊因为反抗贪官魏虎臣陷害而造反,不得已才投靠的陈希真,这二人的做法比祝永清要光明正大的多。而身为二人昔日的长官,也是导致二人最终落草的相关责任人,祝永清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悔意,竟直接向陈希真打二人的“小报告”,这种人品简直低下的够可以,难怪众多读者厌烦祝永清这个角色,因为此人十足是一个“面善心黑”的伪君子,祝永清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所谓“雷将”的真正嘴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件,云天彪到青州马陉镇上任后,“又于公余无事之时,与标下军官开讲《春秋大论》,不问贤愚无不感动。天彪讲到那剀切之处,多有听了流泪不止的。不到数月,马陉镇上军民知礼,盗贼无踪。”这真是把老百姓当傻子一样看待了!云天彪所谓的《春秋大论》,就是在北宋学者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一书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溜须拍马的话,摇身一变,就成了他自己的著作,这种脸皮厚的真是可以。尤为可笑的是,就是这样一本“山寨书”,竟然能把老百姓讲的流泪不止,最后连盗贼都没了踪影!我的天,这本书如果真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费力写官军花费多年的时间剿灭梁山,直接给梁山一人发一本《春秋大论》不就可以了么?如此不顾实际,赤裸裸地给自己笔下的人物脸上贴金,却无形中把百姓都变成了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而这么做,除了显露出的低格调外,其实对塑造人物没有丝毫益处,反而丑化了人物形象。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