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每天都在为小朵朵不听话的行为恼火,可高学历的小刘又不愿意采取棍棒教育,她很清楚,用暴力逼孩子就范,只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于是小刘的家里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朵朵!不能隔那么近看电视!”

“朵朵!不能把玩具丢在沙发上!”

“朵朵!今天的作业应该今天做完,不能拖到明天!”

“朵朵!…”

然而不管妈妈怎么说,小朵朵始终无动于衷,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小刘陷入了苦恼,朵朵看起来文静的很,倔强起来像头牛,怎么教怎么说都没用!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不妨来试试“反推式教育”吧,也许会比打骂更有效,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孩子看电视喜欢离电视很近,这是起因

那么起因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一是眼睛出问题,二则是近距离的辐射危害。后者的危害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并且经过科技的发展,这种危害已经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重点就集中到了眼睛上面。

近距离看电视,可能会造成近视眼等危害。

近视眼既不方便,也不利于孩子的眼部发育,更需要花费昂贵的价格经常更换眼镜,不管是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好事。

目的其实可以视作避免孩子戴眼镜

要怎么告诉孩子,戴眼镜是不好的呢?

找一副便宜的老花镜,让孩子戴一会,让孩子看电视、吃零食、吃饭。时间不要长,只要能够让他感受到戴眼镜的不适感,以及由于眼镜带来的种种困扰(一定要注意,基本上戴上一两分钟孩子就能感觉到不适,之后最好带着孩子看看真实的绿色风景,目的只是给孩子一个感受的机会,而不是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

在孩子取下眼镜,不开心时,温柔的告诉孩子:“隔电视太近,你以后就得依靠眼镜生活了,不然就看不清东西。”

如果一次不起作用,下次可能只是把眼镜在孩子面前晃一晃,他就能回忆起那种不舒服的感受。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反推式教育’?”

所谓“反推式教育”,其实就是数学中常用的逆推法,用事件的结果去倒推解法,然后得出最后的结果。

将“反推式教育”应用到生活中,好处多多

实际生活中,亲子的相处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反推式教育”不仅是在为各位宝爸宝妈打开一扇窗,更能扫除一部分不必要的隐患。

1、逆向思考问题,找出教育方式中的弊端

如孩子上课不愿意听讲,写家庭作业时常错漏百出。于是妈妈对孩子说:“今天的作业妈妈做,然后你来帮妈妈检查,好吗?”然后像孩子一样“错漏百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能够体验妈妈检查作业的感觉,非常开心,认真仔细的进行了检查,并且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为妈妈讲解。

然后呢?

然后妈妈又说:“妈妈明天还帮你做作业,但是可能还会有很多错误,所以你能在妈妈做之前帮妈妈复习一下吗?”带着“重任”去上学的孩子,必定认认真真的听讲,哪怕坚持的时间不长,每天一点都是进步。

这个案例中,让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帮妈妈复习,都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一定的满足感、成就感,以及荣誉感。孩子被正面的压力推动着前进,而不是单纯的被父母压迫着学习,两者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被老师委任为课代表的孩子,学习成绩哪怕一开始不够好,也会把自己任职的这一科学好,这就是一种荣誉感,时时刻刻在激励着孩子前进。

2、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

父母的“反推式教育”运用到生活中,会让孩子习惯这一思维方式,在解答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

事实上,孩子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是固定的,他们常常会找到父母们难以注意到的角度解决问题。如孩子问父母,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当父母在思考应该怎么回答时,孩子又会问:“是不是天空哭啦?有人打了它吗?”

相比父母的刻板思维,孩子们的思维大多跳跃得让父母无奈又好笑,有时又会惊叹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之刁钻。

正因为孩子们跳跃性的思维,父母尽管可以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方式,但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刻板而让孩子的思维同样刻板,“反推式教育”正是从这样的角度为孩子增加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样也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需要完全固定,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有助于缓和亲子关系

“反推式教育”对亲子关系其实也会有不小的缓和作用。

朵朵一家,其实每次小刘朝着朵朵念叨都没有产生实际效果,时间久了,朵朵也就知道妈妈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对妈妈的话不当回事,会对妈妈的话设置一道“人工屏蔽”。

是不是很让人恼火?是不是一忍不住就想冲孩子发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发火之后,孩子不仅没有变成小乖乖,反而更有可能变本加厉。

但“反推式教育”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让孩子清楚的认识到后果,让孩子明白妈妈的劝说只是为了阻止糟糕的事情发生,远比反反复复的念叨和打骂来得有效,更不会因此而增加怒气值导致怒吼出声,从而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反推式教育”虽然好处多多,却也需要掌握一个适当的程度,否则不仅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反而会造成危害。

“反推式教育”应如何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反推式教育”相比常规的教育难以实施,其实不然,适当的转换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1、确定目的

“反推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去实行“逆推法”。

如“看电视”案例,确定的目的就是避免孩子戴眼镜。

根据这个目的,想到让孩子体验戴眼镜这个方式,让孩子自己产生“希望规避戴眼镜”的想法。

2、排除隐患

“反推式教育”需要掌握好度,有些时候“反推式教育”是不适合采用的。

依旧以“看电视”为例,如果孩子不仅没有按我们原本的意愿,产生“希望规避戴眼镜”的想法,反而对戴眼镜看东西感到新奇,希望继续佩戴眼镜,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虽然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大部分人带上老花镜都会产生眩晕感,并希望摆脱这种眩晕感)。

这个时候,要及时阻止孩子,怎么阻止呢?

让孩子戴着眼镜走路、吃最喜欢的小食,让孩子做不戴眼镜时最爱做的事,充分感受戴眼镜的困扰。

当然,时间依旧需要控制(事实上,只要孩子不是眼睛真的有问题,基本三岁以上的孩子很少会因为戴上老花镜而长时间的感到新奇,可能很多人小时候都尝试过戴着爷爷奶奶的老花镜玩,那种滋味真的不太好受),排除因戴眼镜而对眼睛造成伤害这一隐患。

此外,孩子在行走、吃东西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在旁帮助排除如撞击、烫伤等隐患,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

比如“看电视”,让孩子尝试戴眼镜,目的是为了避免孩子戴眼镜,但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说清楚看电视会导致以后需要戴眼镜,孩子怎么会明白这一系列的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后,要温柔且严肃的帮孩子明确目的,避免让孩子稀里糊涂。

“反推式教育”应用到生活中,需要耐心和精力,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能够轻松,各位父母务必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合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