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阵法,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案例。比如中国的八卦阵,欧洲的马其顿方阵,二战时的铁甲阵……但我们更关心的还是古代的阵法。在没有卫星,没有雷达,通讯工具特别落后的年代,阵法显得更为重要。我国最著名的阵法有,诸葛亮的八卦阵、石头阵,穆桂英的天门阵,戚继光的鸳鸯阵……当然,有些阵法完全是江湖传说,不值得推敲。但是有些阵法确实真真正正的人存在过,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战争中。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只是不懂战争的人看来比较玄幻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古代缺乏有效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在大兵团的指挥作战中,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我国古代战争,不像欧洲和日本的那些战争,有时候就几千人在那里打来打去。我们动不动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群殴。当这种庞大的组织运转起来的时候,里面所需要多大的协调能力?那是超过出我们常人想象的。这就需要将军们提前做好一切安排,这就是所谓的阵法。用数学的方法来讲阵法就是,提前做好各种推算,敌变我变,很像一个算术公式。因为在真正的战场上,将领们很难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能把一切都事先计算出来,形成一个固定的推理模式,这就是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古代经常出现以少胜多的案例,就是因为阵法有着它的局限性。一旦对方发现了敌人阵法的某种缺陷,对它的薄弱部位加以猛攻,很容易就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格局。军队作战,不像两个人打架。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调动起来,就是转个一个身,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战场上千变万化,谁能够敏感地抓住对方的一个小小失误,谁就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几万人打败几十万人的事情太常见了。不了解战争的人会认为很不可思议,十几个人打一个人还打不过吗?但在古代时候的战场上,人的视野就那么一丁点,兵败如山倒。一旦前方后退,后面就形成了巨大的羊群效应。即使到了二战时期,也有一个士兵俘虏几十个敌方士兵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科学的角度来讲述阵法就是,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把人力物力运用到极限化。比如六边形,、三角形、圆形……把物体摆成不同的形状,就会出现各自不同的物理特性。三角形最具稳定性,而源的面积最大……同样是一张纸,你把它折腾不同的形状,就会出现不同的硬度和物理状态,所发挥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一张纸平面放那里,一滴水就能把它击穿。如果把它连续折叠上百次,就可以用它来登上月球。所以物理变化的作用,有时候也能达到化学变化的效果。古代的阵法就是这个道理,古人采用各种物理方式,以人为单位,进行不同的组合变化,就形成了所谓的阵法。看看戚继光的鸳鸯阵,就是把11个人合理化的搭配和利用,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这11个人一字摆开去对付日本人的武士刀,那还会有那个效果吗?阵法并不是玄学,而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八卦阵还是马其顿方阵,都是把装备和人合理化配置后的效果。在现代战争中,阵法的作用,也同样的重要。所以阵法并不神奇,它只是科学的一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