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子三农新视角】

导读:农村中的老话俗语,都是过去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当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经过人们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过去农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村人自古就有生活俭朴和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农民平时吃的粮食都是田里出产的,家里吃的蔬菜也都是自己在房前屋后亲手种的。除了过年过节或者来客人才舍得买些猪肉以外,人们平时最喜欢吃的就属干豆腐和水豆腐了。因为,这些黄豆加工成的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老少皆宜,而且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是替代价格相对比较贵的肉禽蛋奶等等最理想的高蛋白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农民朋友也总结出不少经验。比如说,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呢?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去买肉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大清早就匆匆忙忙去买。而去买豆腐的时候,更不要选择在傍晚或晚上才去买。而要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能买到好的猪肉和新鲜的豆腐。其原因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不买猪肉。人们平时常说“买卖精,买卖精,买的不如卖的精”,屠夫杀猪卖肉,本身就是做买卖,为了赚钱赢利。许多屠夫或者肉贩子在市场上卖肉的时候,通常都是把整个猪分成几块,他们大多会把好的部分,也就是里脊、后丘等等廋肉比较多的地方藏起来,而把不太好的部分,比如肥肉较多的“五花三层”的部分先摆出来卖。所以说,早买的人买的都是肥肉较多的部位,而等到这些不好的肉卖完了,屠夫才会把真正的好肉拿出来。所以这时去买肉的人买到的就都是好肉了,而且越到后来价格也许还能便宜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不买豆腐。由于做豆腐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为了早一点上市场,所以做豆腐的人一般都是起的很早,每天早起三四点钟就开始做起来,甚至天刚蒙蒙亮就已经拿到了市场上售卖。如果做的少一般早早就能卖完,如果做的多就会积压下来,有时甚至到了晚上还没有卖完。我们都知道,豆制品是最容易发生腐败变质的,一般到了晚上,豆腐从加工出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即使没有发生腐败现象,其内部也已经开始变质了。并且,经过一天的时间,除了落上不少灰尘,大量的细菌也已经开始在豆腐内部繁殖了。所以说,人们在吃了这样的豆腐之后,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所以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不愧是农民智慧的结晶。

我是雷子三农新视角,欢迎您点击关注并留言讨论!

创作不易,请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