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皇位路漫漫,那是一条走上就不能回头的路,成者君临天下,败者必死无疑。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踏上这条路,但也有人仅仅只是因为一个执念一句话就稀里糊涂的开始了这场纷争,当然争着争着欲望也就上来了,今天我们就要讲述这样一个人,他因朱棣一句话执念而起,最后也因此下场悲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他和一般的皇家子孙不一样,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只爱舞刀弄棒。所以性格也比较骄躁,稍有不如意就对身边人拳脚相加,洪武年间曾和秦、晋、燕、周四位藩王叔叔一同被明太祖召进京城学习,这本来是绝佳的表现机会,但《明史·朱高煦传》中却记载: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无奈就这样被自己的爷爷讨厌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不被皇帝爷爷喜欢也没什么,因为当时太子另有其人,皇位和他八竿子打不着自然不用刻意讨明太祖的欢心,但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这一切都变了,父亲从普通的藩王一跃成为皇帝,他也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皇权争夺这条不归路。只是他的动因很单纯,仅仅只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当时朱棣的世子(嫡长子)是体态臃肿,身患残疾的朱高炽,因为身体不便所以南下夺权就没有他的份了,朱棣命他留守北平,带着朱高熙上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幼习武的朱高煦在此刻展示了他天才般的军事能力,白沟河之战,率领数千骑兵冲入敌阵,斩杀瞿能父子,初露锋芒。朱棣兵败东昌,身边大将皆战死,眼看性命不保,朱高煦及时率兵赶到,击退南军,救出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他不仅亲自担任前锋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还多次在危难之际救了明成祖的性命,朱棣对他这个英勇矫健的儿子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通鉴·卷十三》中记载:“六月,癸丑朔,燕师将渡江,盛庸扼之于浦子口,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适高煦引兵至,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原本埋头打仗,可能还没有夺嫡之心的他因为“勉之!世子多疾。”这句话打破了内心的平静,这仿佛就是告诉他,加油,你哥哥身体不好,活不了多久,以后这一切都是你的。生在皇家这样的话就等于以后要把天下交给他,得到了这个暗许他忍不住开始有些蠢蠢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上位安定后面临的头件大事就是立太子,这可让他犯难了,长子朱高炽虽然其貌不扬,但自小熟读诗书,好学聪慧,性情敦厚;同时次子朱高煦意气风发,骁勇善战,很有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两位儿子都如此优秀一时间不知道选谁好。朝中大臣也分成了文武两派,内阁为首的文官主张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而随他打天下的一干武将则拥立朱高煦,两边僵持一度不分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因为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很受明成祖喜欢,加上“勉之!世子多疾。”这句话他开始拉拢别人来争这个太子之位。但是最后明成祖还是选了朱高炽为接班人,让他的努力都落了空。朱高炽被封为太子的时候成祖也封了朱高煦为汉王,封国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埋下争储种子的他自然不甘心去到当时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知道明成祖看重自己于是他直接抗命问到:“我何罪!斥万里。”说什么也不肯去,或许是成祖觉得亏待了这个儿子,所以就允许他留在都城。得到居住许可后朱高熙开始了谋划太子位置的一系列行为。首先设计除掉了朱高炽的忠实拥护者解缙,其次买通成祖身边的人经常在他耳边说太子的坏话,本来疑心就重的明成祖久而久之也对朱高炽产生了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朱棣御驾亲征北元,命令太子监国,朱高煦利用这次机会陷害朱高炽上位谋权,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明成祖回来后大发雷霆,不仅严厉的斥责了太子,还处死了他身边的亲信近臣,此时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而朱高煦则因此得势,朝中拥护他的人越来越多,好不容易掌握主动权的朱高煦这时却开始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仗着明成祖那句随口一说的话和大臣们的支持慢慢得意忘形,甚至把自己比作李世民,李世民何许人也,那可是杀了自己的手足兄弟逼迫亲爹让位的狠角,把自己和这样的人扯上关系不是等于直接告诉明成祖我要造反当皇帝吗?果然成祖听说这件事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昔日随他南征北战的儿子,他可能完全忘记了那句话,眼下看到的全是他的豺狼野心。成祖为了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再次把他封到了今天的山东去当藩王,这回朱高煦不但拒绝,还提出要增加自己的侍卫。这让本来就对他不爽的明成祖对他提高的警惕:莫非他真要当李世民?于是严格命令叫他立刻出发去藩地,不准耽搁。朱高煦见亲爹动了真格只能怏怏的离开了都城。人虽然走了,但是心里那句“勉之!世子多疾。”却变成了执念支撑着他的夺嫡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在都城就意味着不能用正规的手段夺取皇位了,思考之下只有起兵这条道路。但他知道自己不是亲爹的对手于是就想着等着明成祖去世之后再动手。果然没过多久明成祖就去世了太子朱高炽登上皇位,但是还没等到朱高煦起兵他就死了,接下来朱瞻基继位,按辈分他是朱高煦的侄子,朱高煦自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当下就对外宣称要起兵造反。朱瞻基多次劝降没用后决定御驾亲征,准备亲手把这个叔叔抓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是朱高煦太小看这个侄子还是就没把这次起兵当回事,朱瞻基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仅仅放了几弹火枪就把守城的士兵吓得四散而逃,最后朱高煦也没反抗直接就投降了,这个反造的确实有点戏谑。朱瞻基把他带回来后不顾大臣们的进谏执意留下这位叔叔的性命,只是把他关了起来。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他,两人还没说两句话朱高煦就一个勾腿把他绊倒在地,朱瞻基气啊,我好心留你性命,你还对我使阴的,于是就下令用百斤重的铜缸把他罩起来,想让他动弹不得,没想到这个朱高煦力气太大,直接把铜缸举了起来,东倒西歪的乱撞。这下朱瞻基的耐心彻底被磨光了,他命人按住铜缸并在周围烧起了炭火,活活把朱高熙烤死在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里忍不住让人唏嘘,一直以为朱瞻基是宅心仁厚,善待亲叔叔,之前又是招降又是留他性命的,不禁让人赞赏他的善良,但是从后来处死朱高熙的方式来看才知道其实他早就恨透了朱高煦吧,所以才会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杀他。细细一想也是,之前朱高煦百般陷害自己的父亲,差点害他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在多轮的明争暗斗中憎恶的心早已埋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高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英勇善战但毫无权谋之智,或许一开始他只是想做个王爷,闲来打打仗消磨一下时间,高高在上的皇位实在太过遥远无力去争。可是后来明成祖朱棣的一句话就像一个石子一样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心,让他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去争上一争,之后多年的谋划中他早已形成了执念,心心念念但也没有不顾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轻易投降的原因吧,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声音面对生命的威胁自然就消散了。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