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威建立后周时与赵匡胤建立宋朝时的情形非常相似,当时的国家都处于新皇登基的权力真空状态,而且新皇都是未成年的儿皇帝,缺乏实际控制朝政的能力,靠着太后垂帘听政稳固国家大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朝政不稳,私下里大臣之间暗流涌动。一些握有实权的大臣谋划着利用这个时期为自己夺取更多的利益,而其它的中下层官员则人心惶惶,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人心不齐,军队武备松弛,给予了掌控军权的郭威和赵匡胤很好的机会。而这两位也抓住这样的机会发动兵变,一举登基成了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在郭威与刘承佑的战争之后,刘承佑兵败被杀,国家权力出现真空。郭威掌控了后汉军权,先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并假意拥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刘赟为后汉宗室,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侄子,父亲是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崇。郭威通过这个操作稳住了朝中大臣的人心,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防范,也麻痹了在太原手握重兵的刘崇。然后他传出假消息契丹大军南下入侵,于是有了调集汴梁全部军队北上抗辽的理由。如此一来郭威军权大增,整个汴梁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威带着大军北上抗辽,当军队途经澶州时则发动兵变,在军队的支持上黄袍加身。然后他带着大军火速返回汴梁城,一举夺取汴梁城防务,逼李太后授予他监国大权,为登基称帝做好了完全准备。当郭威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前往汴梁城的登基的武宁节度使刘赟才到达宋州,而河东节度使刘崇对汴梁权力交接毫无知觉。等刘崇得到澶州兵变和郭威登基的消息时,再出兵南下已经来不及了。最终刘崇只能宣布在太原登基建立北汉,并联合契丹、南唐和反对郭威的军阀慕容彦超攻打新生的后周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整个病变的过程看,郭威充分利用了军队和文臣的矛盾,得到大部分异姓军阀的拥戴。由于后汉隐帝刘承佑与各地掌权节度使的权利斗争,使得后汉军方和文臣矛盾很深。《飞龙全传》中被刘承佑杀掉的史弘肇便是典型例子,他就是后汉军队中拥兵自重而排斥文臣的代表。在后汉军队和各地军阀中这种将领不在少数,他们把持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使得皇帝的诏令出不了京城。而后汉皇室能够掌控的权力只是汴梁城的文官系统,和以河东节度使刘崇为首的一批忠于刘氏的地方军阀,然而这些人的军队和地盘都不占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通路闭塞。郭威发动兵变时利用这其中的时间差和信息不对等的优势,在刘崇等忠于刘氏的军阀反应过来之前拿下汴梁城,一举掌控了后汉的半壁江山。等刘崇、慕容彦超等得到郭威称帝的消息时,整个汴梁和黄河沿岸的防务已经落入郭威及其盟友的手中。此时再联合契丹和南唐攻打汴梁城,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对方以逸待劳的陷阱之中。而实战中郭威正是利用这种提前布置的优势击退了北汉、南唐和契丹的联军,坐稳了后周太祖的皇位。接下来他又攻下慕容彦超控制的兖州,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其它军阀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郭威发动澶州兵变建立后周的过程,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风险则小了很多。这不仅是因为他又郭威的先例可以参照,操作层面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柴荣临死前帮赵匡胤解决了最大的对手张永德。

由于郭威起兵攻打汴梁城,后汉隐帝刘承佑派人杀了郭威在汴梁城的家眷泄愤。当时郭威的两个儿子都在汴梁,所以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郭威失去儿子后,后周便没有了天然的继承人,于是朝廷在郭威的亲戚中寻找储君人选,其中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和外侄柴荣的呼声最高。经过一番博弈之后,柴荣成为后周储君,张永德也掌控着后周军队的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