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网上海6月23日电(龚莎)6月21日下午,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教育创新论坛:如何培养全球影视创制人才”举行。

《被解救的姜戈》《永不妥协》《低俗小说》等影片的制片人迈克尔·山姆伯特(MichaelShamberg),奥斯卡最佳声音设计得主雷斯尔·普克莱(ResulPookutty),《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袁野等嘉宾分别就工业化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的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此外,制片人、奥斯卡最佳音效设计得主理查德·安德森,《云图》制片人李少伟,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干超,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艺术总监陈大明等则参与圆桌对话,与主持人、上海温哥华电影院学院执行长蒋为民一起,探讨工业化时代,电影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问题。

热爱是坚持电影事业的原动力

在迈克尔·山姆伯特看来,要想在电影行业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有三点基本素养很关键:第一,要有找到好故事的热情,第二,有对好故事的坚持。第三,有很强的执行力。他同时还强调,对于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不论在工业化体系中担任怎样的角色,都要有观众视角的思维。“如果自己不从观众的角度做一个作品创作,你是没有办法提供一个他们所满意的作品。”山姆伯特说。

电影《流浪地球》的制作人龚格尔透露,在拍摄期间,剧组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8个小时,而导演郭帆在拍摄的145天中每天只有30分钟到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你不热爱,恐怕很难坚持下去。”

雷斯尔·普克莱表示,印度电影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200部电影中可能只有15部可以在电影票房方面取得成功,但仍然有源源不断地电影创作诞生,电影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普克莱指出,这背后的动力还是对电影的热爱。“你想让你的故事成为经典,就必须要有一种非常疯狂的精神。”

雷斯尔·普克莱还就为何印度电影中经常会插入音乐元素进行了剖析:“如何能够去满足印度人对于音乐的需求,唯一的一个渠道就是电影。所以音乐其实是我们让印度人走进电影院很强的驱动力,当然可能在印度以外的观众认为说其实宝莱坞很多的一些演员就是艺术家,音乐家。可能一个电影里面最起码三首歌以上,但是在宝莱坞这个音乐的歌曲的量就更大了,比如说有一首开场的音乐,可能说是一个五六百万票房的电影,很有可能这个开场曲占到很大收入的一个原因,另外取决于你这样一个电影当中你的歌手是不是很著名,像阿米尔·汗,他们都知道他有号召力,本质上来讲印度的电影和音乐行业是完全不分家的。”

培养工业体系化人才助力国内外电影行业同频共振

在圆桌对话环节,蒋为民提到,即便中国的影视类的院校近三百多所,重点大学达到了30所,但很多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仍很难进入行业。

针对电影人才普遍的产学脱节问题,安德森表示,电影学院的教育的确可以帮助个人触及到电影的方方面面,安德森说,但想要深入到行业中,适应工业化体系的运转,就应该从基层做起。“好莱坞体系开始运转的时候,是没有专业的电影学院的。”

山姆伯特提到:“我们也在寻找一些人才,他们有着创新的精神,有着主动性,他们会自己去规划一些事情,而不是别人教育他们应当怎么做。”

在强调要尽早主动参与行业实践的同时,与会嘉宾也对电影人才的教育现状发表了看法。

安德森提出,一些大的制片厂,可以与电影学院加强合作,创立如医学生培训这样有章可循的培训体系,这样也会使得学校的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聚焦,所匹配的工种更加多元化。

“无论是美国、印度还是中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热爱电影、脚踏实地,具有多元知识结构、有审美素养、同时能够不断去学习和创新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符合全世界真正需要的影视创制人才的标准。”蒋为民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