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勒之声

原创作者:谢立芳王晓斌

术前访视

一般资料:女性、73岁、60kg

术前诊断:直肠腺癌、乙状结肠肿瘤;肝脏、肺部包块、性质待定

既往史:类风湿性关节炎20 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腹腔增强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胸片

术前评估

一般情况:心肺听诊(-),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心血管系统:自述步行300米感心累、气短;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

退行性变伴中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降低、EF值73.3,

心内科会诊评估心功能2-3级

呼吸系统:屏气时间11-13S,不吸氧SPO2

95%,双肺呼吸音正常。

拟行手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方法:插管全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醉经过

入室:8.30,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左桡动脉穿刺置管

监测:ECG、SPO2、CVP、IBP、T;HR70bpm、SPO296%、BP130/65mmhg、T36.5、CVP7.5

麻醉诱导:平顺,诱导用药:舒芬、右美、维库嗅胺、丙泊酚

麻醉维持:(手术开始9.35)泵注舒芬、右美、维库嗅胺、丙泊酚,吸入七氟烷,动态监测血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4.40h,术中头地位时气道压监测显示30cmH2O左右。

术毕情况:手术结束(14.10)HR65bpm、SPO2100%、BP138/70mmhg、T36.7,术中输液2400ml,红悬1.5u,尿量300ml,眼结膜水肿,给速尿10m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醉复苏

手术结束撤弃下肢负极板感下肢皮温尚可,未见其他异常。手术结束后5min患者睁眼,肌松拮抗(阿托品0.5 新斯的明0.5)2次,30分钟后尿量达800ml,输入红悬1.5u

术毕40分钟拔管,5分钟后发现SPO2波形变差,查看指脉氧探头时发现全身花斑,下肢更甚。

处理:

立即停止输血(约输入1.0u),静脉给予地米10mg,复查血气(15.40),此时出现短暂的室早和室上速,血压160/85、P100、SPO286、听诊双肺出现哮鸣音,给予氨茶碱,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

急诊床旁超声(腹腔、下肢血管、双肺、心脏),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肾功

16.13再次复查血气,各项指标均有好转。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0分钟后听诊双肺哮鸣音减弱,全身花斑变淡并逐渐消退。其他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查血气、凝血功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论:出现花斑的原因

1.过敏性紫癜?

2.微循环的障碍?

3.术中保温不良导致低温?

4.血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5.长时间头低脚高,下肢微循环灌注不足,恢复体位后导致再灌注损伤?

6.麻醉管理有无不当?

战友霖森:

是瘀血还是还原血红所致,这个有争论。病例从前到后的描述,问题出现在麻醉复苏时,复苏的过程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问题的出现是在输了血后15min。出问题后的血气,有酸血症,电解质钾偏高了点,HCT正常;出现酸血症及乳酸值的偏高,或许与输了库存血及长时间的气腹有关;术中无低血压存在的时间,因为是做了有创监测的。

战友小峰:

可能就是输血所导致,输血过敏了?但输血出现紫癜或是花斑,一般是在输过血之后的几天,如果是即时过敏表现以皮肤荨麻疹等为表现,似乎不太成立,但可以解释之后出现的哮喘。从处理上看,用了地米加氨茶碱,效果似乎是肯定的,至于处理中,糖皮质激素的选择问题,我们日常用的更多的是地米(因为方便),事实地米是一长效的糖皮质激素,而且起效时间也慢,作为手术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利害关系,它是把双刃剑。在允许的情况下,尤其在处理急症时,我们选择药物原则是:起效快,代谢快,尽量可控。另外地米几乎无补充盐皮质激素的功能,而氢考与地米相比,它的糖:盐是1:1的。对于急症病人,尤其是循环有问题的病人,盐皮质激素在维持循环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氢化可的松更为合理。(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也不是很长,象这类急症病人,随着时间推移,病因处理了,自然就转归好了,不需要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

战友仁者:

从画面上看,貌似休克病人DIC出现的花斑,这个病人术后立即急查了凝血功能,无异常,术中也无低血压休克表现。基本可以排除。

战友俞文军:

感觉是微循环出了问题,胃肠手术腹腔冲洗,术中没有监测中心体温,加之手术时间长,导致四肢微循环障碍。

战友麻花:

看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感觉病人出了严重的问题,第一时间我们没有考虑体温,怀疑是否手术不慎夹闭腹腔血管或血栓栓塞,也有怀疑输血变态反应,但不肯定,为了保险起见,停止了输血,并第一时间做了床旁B超(腹腔、下肢血管、双肺、心脏),均未发现问题。输血所致的荨麻疹应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是红色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这个病人是很明显的静脉血淤积所致花斑,通过后面的检查否定了之前的疑虑,通过处理病人能很快的好转,反推可能是输血所致变态反应,输血过敏所致组胺、激肽类的释放兴奋心脏表现的心动过速,这个病人也有出现。因为病人术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心率失常及窦速表现,所以没有在意。还有一种可能,是否因为下肢长时间抬高,微循环灌注不足,平卧后出现再灌注损伤导致静脉血淤积,使用了氨茶碱扩张血管后很快得到改善;双肺出现哮鸣音是否因长时间较高气道压(体位、气腹)所致。因为术中没有听诊,出现哮鸣音的时间不得而知,也有可能与输血没有相关性。

总结:

1.对于这种年龄较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最好做中心体温监测,术中完善保温措施(冲洗液加温、四肢保暖等)

2.麻醉管理中激素的使用,最好用短效的氢化可的松或甲强龙,这样更可控。3.麻醉管理不够细致,麻醉中和出现问题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双肺有哮鸣音,哮鸣音具体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不太清楚,对于这种长时间头低脚高位的手术,气道压较高的病人要常规听诊双肺呼吸音,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敬请批评指正!

王晓斌教授的讨论点评

该类病例临床发生较少,主管麻醉医生考虑全面,排除病因检查方案完备,处理及时,患者预后良好,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针对皮肤花斑的形成和消失,个人意见如下:

1.皮肤红白相间的花斑颜色,主要与皮肤局部微循环血流调节相关。低氧分压、酸中毒和多种代谢产物聚集,都会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加,即便是循环中儿茶酚胺的量增加,局部代谢物质的扩血管作用也大于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增加,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网,引起红白相间的花斑状皮肤。

2.患者11:28血气分析表现出中度贫血(74g/L)和代酸(PH7.264,BE-5.5),术毕(14:08)酸中毒加重趋势(PH7.243,BE-7.8.),病例中未描述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但患者微循环应该出现了“灌而不流”的灌注障碍,这可能是花斑状皮肤产生的原因。

3.氨茶碱具有增加心排出量,扩张小动脉平滑肌作用,毛细血管后阻力降低,使“灌而不流”的灌注障碍改善,可能是皮肤花斑消失的原因。

4.作者总结很好,该类患者应做好“体温监测,完善保温措施(冲洗液加温、四肢保暖)”。该患者手术时间持续4小时40分钟,大量的未加热的冷液体输入,也可能是相关原因。少量正常人受到冷刺激,外周皮肤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花斑状改变,可以询问患者既往病史。

针对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个人意见如下:

1.患者输血后15分钟后,发现哮鸣音和全身皮肤花斑,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明显波动,并且停止输血、给予激素及氨茶碱对症处理后有好转,即使有过敏,也比较轻微。

2.因过敏临床症状发生时间不定和表现的多样性,不能完全排除过敏相关的反应。

作者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立芳,泸州医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崇州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崇州市麻醉学会副会长

点评专家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晓斌,男,51岁,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麻醉学教育研究学组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麻醉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麻醉安全与质控》等杂志审稿专家和编委。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免责声明:

本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END—

图文编辑:石璐艺

责任编辑:赵殊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