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从夏商周开始,经由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帝国,后又在三国之后分裂,经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后,被隋文帝重新统一,开启隋唐。这之间的历史,与美索不达米亚、印欧等各文明联系起来,实则有趣。

比如酒文化,无论是在古埃及文明,还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是古希腊文明,回到中华文明,都源远流长。从埃及古墓中的壁画可以看到宴会上饮酒,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酒神狄俄尼索斯,中华民族的酒,据说在夏禹时期就有酿酒工艺。《战国策》中就有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酒神:狄俄尼索斯

唐朝之后, 又陷入了分裂,五代十国之后宋朝虽然重新统一,但由于石敬瑭燕云十六州的割让,让宋朝失去边防线,陷入被动处境。宋朝确实孱弱,尤其是南宋,在西夏、金的对峙下,毫无权威可言。北宋被金国灭,南宋被元所灭,元明清、民国,最后到新中国,酒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爱饮酒、善饮酒者众多,其中有两位我喜爱的诗人:陶渊明和李白,不仅诗歌写的很好,还因酒留下美名。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在魏晋时期并没有确立其诗歌界的地位,魏晋时期的诗歌比较浮华,而陶渊明的诗歌偏于质朴,所以真正被后人所追捧的,要再等两三百年当历史进入到唐朝伊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女酒神:仪狄

陶渊明存世的146首诗歌中,涉及“酒”的诗歌就有56篇,以《饮酒》为题的诗歌写了20首诗,可以这样说,中国后世传统诗人们爱好喝酒这件事,和陶渊明都脱不了关系。

陶渊明把酒言诗,以诗言志,把自己隐与仕的境遇融入诗中,喝进酒里,表达自己守节、甘于做隐者的达观思想,并对时代进行反思,这些隐微、复杂的情感,都寄予在饮酒诗中,而后世,比如唐朝诗人、宋朝词人,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说他“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对于我而言,这样的评断带着些小幽默,让我听了不禁莞尔,还会喷饭。

但美食PK今天不是给大家解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也不重提陶渊明醉了就睡、醒了就喝的这些轶事,而是关注陶渊明喝的,到底是什么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渊明

我国造酒历史非常久远,最初,只有王侯贵族才能品尝到酒,比如说纣王的“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因为酿酒代价昂贵,直到后来,民间逐渐研发了酿酒工序,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建设了大量酒肆,这时候酒才开始广泛流行。要说喝酒盛行之风,却要到汉代之后了。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政,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汉武帝时,匈奴狐鹿姑单于还曾经给汉廷写信“岁遗给我蘖酒万石”。

三国时期饮酒者豪放洒脱,曹操在诗中就点名杜康美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掀起了狂烈的饮酒之风,名士风流,皆以醉酒为乐,比如刘伶,醉死酒场,王羲之借酒发挥,写下《兰亭序》,而陶渊明就是那个时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男酒神:杜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酿酒技术上,人们已经知道定量把握酒曲发酵技术了,而且出现了一些很有名的谷物类酒,这时期的谷物类酒,一般是小米(黍)酿制的谷物酒,而除了粮食酒之外,在黄河流域,还少量出现了葡萄酒等果酒。

葡萄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路的开发,逐渐传到了中原,但是最初并没有用来制酒,魏晋时期作为酿造酒的原料来说,还比较罕见。

葡萄酒的酿造,最初是从六千年前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开始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属于赫悌人统治。赫悌人是古印欧人在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所形成的民族。他们善于征战,更是充满智慧。

赫悌人把青铜技术和冶铁技术改良,并发明了四轮战车。在这里说明一点,有轮子的车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苏美尔人所发明的,后传播到周边国家,甚至沿着中亚流传入中国。这似乎听起来有点神奇。但真的不用怀疑,考古学已证明,车轮、青铜、冶铁技术,在中国都不是本地原始产出,而是通过游牧民族的迁徙而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悌人炼铁

通过青铜武器、铁器和战车,赫悌人甚至征服了古巴比伦帝国。在征服过程中,赫悌人的先进技术开始得以流传扩散。

古印欧民族包括赫悌人、雅利安人等,因为有了战车,还驯服了野马,从而有了长途跋涉的技术条件,他们四处迁徙,其中一支翻越了高耸入云的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和遍地黄沙的塔里木盆地,来到了中国。他们带到中国来的,不仅有带轮子的车、青铜、铁,还带来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

在东晋时期,如上述所言,葡萄已经传入了中国,但是还没有普遍的发展葡萄酒酿造技术,所以,我推测,当时陶渊明喝的那酒,应该就是黍酿造的酒,也就是小米酒,度数不高,但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微量元素等,经常喝小米酒有安神、驱寒、活血和美容养颜的作用,陶渊明喝小米酒的时候,自然是微醺状态,借酒抒怀写出来的诗歌,自然是得以言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酿造葡萄酒

而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氛围逐渐明朗、社会环境比较开放、文化环境也获得改观,陶渊明的诗于是从诸多奢靡的魏晋诗歌中锋芒毕现,得到了大量诗人的喜爱。尤其是饮酒诗,更是让诗人们得以效仿,情绪不佳时,往往会以饮酒为乐。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中也充满着饮酒的快乐和豪情。比如说《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将进酒》中写“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等名句。

李白喝酒的故事很多,比如说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之事,就是他趁酒兴所成。此事在出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白脱靴事》有记载:“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这件事在陈凯歌的《妖猫传》中被还原,疏懒、狂放的李白蔑视权贵、豪饮的姿态,让我深感快意。

酒的繁盛及饮酒之风最为盛行的时期当属唐朝,那时候民间酒业发达、酒肆众多,饮酒几乎流行于社会的各个群体和阶层。而当时,李白喝的应该是什么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

从他喝酒的姿势看,一般都是豪饮,杜甫诗中有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一斗酒,按照唐朝度量衡计算,大斗算12市斤,小斗算4斤,以小斗来计算,喝一次酒也是有4斤了。如果换在今天,喝高度数的酒,豪饮肯定特别伤身,几年下来,估计什么胃病、三高都出来了,而李白不仅没喝高,还文思泉涌,可见这酒度数并不高。

而且在当时还没有蒸馏酒的技术,蒸馏技术在元代后才出现,所以,元代以前是喝不到白酒的,这从技术上证实了,李白喝的酒度数不高。

这个时期,已经有葡萄酒了,《太平御览》中记载,唐太宗征服高昌时,俘获了高昌种葡萄的农民和葡萄酒工人,从此宫廷中就有了葡萄酒酿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与葡萄酒

关于葡萄酒最为出名的句子是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而李白在诗中也写过葡萄酒,《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蒲萄酒,就是现在说的葡萄酒了。

从李白的诗歌中还可以看出,他挺喜欢喝贵重的酒,而且用的,大多是金樽,也是贵重的酒器。比如说“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这种渌酒,是用名贵药材加在谷物酿造的酒中,成品酒自然通透成绿色而得名。还有“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中的新丰酒,也是产自南国的一种名贵酒。

无论是渌酒还是新丰酒,都是高粱、米等谷物类自然发酵而成,类似于现在的黄酒,一般度数在5至15度之间。所以,我想,李白当时喝的酒,大多就是这种谷物酒以及葡萄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将进酒

尽管陶渊明的超然隐世和李白的风流潇洒都让人敬佩加向往,但要说喝酒,我还是有些怯场。记得我曾经醉过两次酒,一次在与先生结婚领证之时,宴请朋友满座,一时兴起,喝了两杯葡萄酒,酒杯刚放下就醉了,倒地被扶起,而后一直兴奋的笑着不能自己,直到酒宴结束,先生一路背着我回家上楼。另一次是先生的舅娘从老家带来自家酿造的侗家米酒,其色淡黄清亮,闻之香味格外醇厚,先生出差后,晚上失眠,于是我倒了一碗米酒,觉得很好喝,可是汩汩喝下,竟然倒在榻上无法站立,一晚上就是晕晕乎乎,头部沉重,四肢仿佛不受自己控制,实在难受。所以,无论是陶渊明喝的黍酒还是李白喝的低度黄酒以及葡萄酒,换我来喝,估计都会喝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古代的蒸馏酒设备

不过,酒量尚可的你,是想喝一口陶渊明的黍酒,感受那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的隐士风流,还是喝一口李白的葡萄美酒,在酣畅中梦回唐朝,体验一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人豪情呢?不多说了,我还是呷一口啤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