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街上碰到小美,她吐槽说自己的孩子见到什么都要放进嘴巴里咬,不是咬人就是咬玩具,一时没注意还会把东西塞进嘴巴里,让她焦头烂额。和她聊了聊才知道,对于孩子的“口欲期”,小美做了一系列错误示范,小美听说断奶早的孩子更聪明,于是在三个月的时候就强行给宝宝断了奶水,见到宝宝咬东西也担心病从口入更是大声呵斥、强行制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奶水充足的情况下,尽量母乳喂养宝宝到两岁左右,母乳既可以促进孩子的发育,还可以有效减缓孩子的口欲期。口欲期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一种表现方式,当孩子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就会通过“尝”的方式来了解一个新鲜事物,这是孩子的智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在使用这种方式探索外界的时候,宝宝不用依靠外界,这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

使用这种方式,宝宝可以直接地感受到物体的味道、形状、软硬等等,其实宝宝只是“尝”一下他们的味道,并不会直接吃进去。相对地,这种方式也有明显的弊端,宝宝不了解物体的好坏、干净程度等等,容易吃到脏东西,病从口入,甚至是吃到例如剪刀这类危险物品,受到严重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该怎么有效地度过宝宝的“口欲期”呢?首先母乳喂养要到位,宝宝断奶别太早,不然很有可能宝宝会用其他物品代替吃母乳时的感觉,也有可能推迟口欲期的结束时间。其次,陪伴宝宝,家长在面对孩子咬东西的时候不要大声呵斥、强行制止,不然宝宝很容易受到惊吓影响发育。家长在陪伴宝宝的时候会给他带来一种心理满足,这种心理满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口欲。

此外,在宝宝想要咬东西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及时的提供干净的物品,让宝宝安全的舒缓口欲。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口欲,利用带宝宝做游戏、看电视、听歌曲等等活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从而让宝宝不再注意口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喜欢咬东西也有可能是因为要长牙了,那些缓慢生长的牙齿会带来疼痛、不舒服的感觉,使宝宝受到刺激,感到烦躁不安,于是用咬东西这种行为来缓解。除此之外,宝宝要长牙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流口水、脸颊发红、牙龈肿胀等症状,需要家长及时给宝宝安慰,同时注意口腔清洁。所以宝宝喜欢咬东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家长不应该强硬的制止,而是要多关心宝宝,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满足味觉和触觉,并且利用这种方式获取信息、了解外界、认知世界,从而让宝宝能够顺利的度过口欲期,茁壮成长。当他们的行为不合适的时候,也可以小小的捏一下他们的手指,表示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