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刘禅出生于荆州,当时正值乱世,当时的刘备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被曹操追赶的东奔西走,四处逃窜。在这种乱世中,刘禅非但很难接受好的教育,而且还经历了两次大劫,两次都被赵云所救。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的大军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常山赵子龙为救襁褓中的刘禅七进七出,最终拼死把他从虎口里夺了出来。而后假仁假义的刘备为了作秀的需要,为了拉拢将士为其效忠,竟然把刘禅狠狠摔在了地下。后人认为这一摔很可能影响到了刘禅的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的另一劫难在孙刘联盟后在赤壁打败曹操后,孙权为了“拉拢”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因为是政治联婚,刘备和孙尚香的夫妻关系虽然没有“剑拔弩张”,但自然也是同床异梦。后来,刘备率军进蜀,而这时孙权的小动作来了,他写信给孙尚香,要求其速归。孙尚香不向刘备汇报,马上就“打道回府”,为此,她还带上了刘禅。目的很明确,帮助哥哥孙权,日后把刘禅当人质“要挟”刘备。关键时刻,又是赵云挺身而出,他在张飞的协助下及时拦截住了孙尚香,最终救出了刘禅。使得刘禅再次免遭祸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备兵败夷陵之后,在白帝城托孤,17岁的刘禅继位为帝,刘禅不但尊称诸葛亮为相父,而且放权让诸葛亮去辅政。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和刘禅厚望,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刘禅不是昏君是因为首先他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善于纳谏是古代君王最优秀的品德。刘禅当皇帝以后,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纳谏。基本上诸葛亮给他讲的,他都能够接受,按照诸葛亮对他的要求去做。朝中其他大臣给他讲的道理,他也能积极采纳。也因此,在整个诸葛亮时期的蜀汉,朝廷一团和气,积极向上,很少有勾心斗角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在这29年里蜀汉还能够持续对魏国保持攻击的态势。朝廷中的丞相蒋琬、费祎、董允虽然才能比不上诸葛亮,但都是贤能的宰相。边关上信任姜维,支持姜维一以贯之地北伐。总之他没有太多任用奸邪、昏庸乱政、追求享乐、残害忠良等等昏君的那些事情。宠幸黄皓,其实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蜀国最后的灭亡其实还是因为综合国力实在和魏国相差甚远,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刘禅还非常识时务,刘禅被魏国俘虏了以后,他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出“乐不思蜀”的样子,这也是很多人诟病他的原因,但他这样其实也是智慧的表现。当时蜀国已经灭亡,复国的可能是很小的。如果这时候忧戚故国,像写出“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李煜,显然是不明智的表现。除了找死,不会有别的后果。司马炎篡位建立了晋朝后,魏蜀吴三国的后人中也就刘禅得了善终,64岁时才在洛阳病终,死后还被西晋追封为思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曹魏的真正掌权人司马昭猜忌刘禅,于是想了法子试探他。有一天,司马昭摆了一桌酒席,期间,司马昭让舞女跳起了蜀国之舞,想看看刘禅是什么反应。结果蜀国遗臣如坐针毡,唯独刘禅却怡然自乐,拍手称赞。事后,司马昭当着心腹贾充的面给了刘禅这样的6字评价:没心没肺的人。贾充笑道:他如果不是这样,蜀国怎么会灭亡呢?还有一次酒席,司马昭又故意问刘禅:还思念蜀国么?刘禅却说了6个字:此间乐,不思蜀。意思就是说,我在这里很快乐,没有想念蜀国。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国旧臣郤正见了便悄悄地对刘禅说,要是司马昭再这样问,您就说先人的陵墓都在西蜀,我每日思念,异常悲伤,同时还要闭上眼睛以示哀愁。不久,司马昭再问刘禅时,刘禅就照着郤正的吩咐对答,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司马昭听了笑道:这话好像是郤正的口气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看着司马昭说:对对对,就是他教我的!刘禅这才打消了司马昭的忌惮之心,不然以司马昭的心狠手辣,肯定会想办法弄死刘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觉得刘禅是一个真正的演戏高手,刘禅说什么此间乐不思蜀,还承认是别人教的,让司马昭哈哈大笑。即便略有智商的人,也不可能笨到这种地步。刘禅又不是真正的智障,他为什么这么说?显然是演戏。关键在于,他的演戏很成功,竟然让司马昭也认为他是笨蛋,根本不加提防。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了。同时,刘禅下台以后绝对不惹事,让司马昭没有再下毒手。相反,汉少帝刘辩明明没能力又被废了,还找了一群无能之辈搞阴谋,结果把自己命送了。由此可见,刘禅很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小编觉得刘禅能绝对信任诸葛亮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个人能完全相信另一个人的忠心并全盘托付从不干扰,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本事,自古至今,有多少人能像刘禅对诸葛亮一样善始善终?别说身居高位,就是一般民众,合伙做生意最后鸡飞蛋打翻脸不相识的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放手让对的人去做事,又全力支持,这就不是低智商的人能够做到的。在诸葛亮死后,大军退兵时,魏延杨仪互奏对方造反,刘禅听从大臣们意见,果断平定乱事,也可见决断力不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