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女作获得亚洲新人奖的肯定,今年又担任这一奖项评委会主席的宁浩,就年轻电影人的成长谈了一个作为导演的体会。他认为,“好多年轻人想要一步到位,拍上一部轰动市场、得到大众认可的电影,但其实放眼影坛,很多导演在拍第一部作品之前,都得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沉淀准备”。注重沉淀,别幻想一部成功,是宁浩对初入电影圈年轻导演的寄语。宁浩同时看到,近几年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这让新人新作气质更为多元,且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越来越少。只是,“技术很容易掌握,但对于这些导演来说,讲故事的能力仍需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疯狂的石头》剧照

在导演赵德胤将看来,影圈好比江湖,导演要一展拳脚必须先练好“扎马步”。“年轻电影人不要急于拍第一部片,应该先去摸索、学习包括摄影、剪辑等,争取对电影的主动权。这样即使没有外部资金支持,你也能用最少的钱完成一部作品。”正是靠着这样的成本把控意识,赵德胤入行的首部作品仅花费两万元,相当于三张国际机票钱。从演员“晋级”导演的苏有朋,则建议年轻导演在拍摄第一部电影长片之前,先拍短片练手,好“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和梳理”。

在不少业人士看来,如何在自我表达与市场需求中找到平衡,是青年导演必须面对和决绝的问题,也是不少创跨不过去的坎。有投资人指出这样一个创作误区——很多年轻导演想法过于冗杂,什么都要。尤其是一些艺术片导演,上来就向投资人要500万甚至1000万,这缺乏对作品的基本判断与对行业的敬畏心。秉持这样的理念拍电影,会给投资、宣发等环节设置难题。在行业“推手”们看来,“成熟且对行业有着单纯追求”的作品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年轻人首先要对市场和自己的能力有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疯狂的石头》被称作对票房的“偷袭”,事实上,任何一部新人作品的成功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坏猴子影业“掌门人”之一王易冰以《我不是药神》与《绣春刀Ⅱ》两部作品为例,点出青年导演作品的正确打开方式,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

这两部影片之所以成功,与导演的坚持有关:为了《我不是药神》的剧本,文牧野埋头创作了一年零八个月;《绣春刀Ⅱ》的原始剧本被宁浩推翻之后,路阳把自己关起来,几度易稿,才完成了一个受到市场认可的全新故事。

“年轻导演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韧劲,这个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博纳影业副总裁陈庆奕则在技术之外,对新导演摆正创作心态提出建议,“导演要以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成功和失败”。

:张祯希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