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尼泊尔,不少人会想起背包客、想起登山以及那里的贫穷。甚至会有点不自觉的想起印度,总感觉印度和尼泊尔在文化上似乎鲜有差别。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两个国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的种姓制度,大家都有所耳闻。可实际上尼泊尔也很相似。信仰印度教的人在尼泊尔有很多,80%以上并不夸张。外来的游客,以及那些虔诚的信徒混合在同一张画面中时,在印度瓦拉纳西火葬场旁。很容易就让人想起满是帕斯帕提纳神庙的尼伯尔加德满都。这更是被那些游客们称之为“烧尸庙”,同时也是尼伯尔最大的焚尸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非印度教教徒是进不了帕斯帕提纳神庙的。可是在这些年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之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十分严谨的制度竟也在游客面前显得宽松起来。这里不但会汇集大量的印度教教徒,甚至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传这个神庙当是为了对湿婆神进行祭奠才建立的,那些前往的游客也并非是对主殿充满好奇。他们感兴趣的是神庙外的巴格马蒂的烧尸台。在过去的1500年间,到这里来的朝圣者也是没有间断过,但是世界各国游客的兴趣之所以能够被吸引,更是因为这里能够天天都看得到相关的火葬场面。欧美游客居多,还有一些中国的摄影爱好者,以年轻人居多。毕竟火葬场面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相当忌讳而又庄严的事儿,那些不被传统观念所牵制的年轻摄影爱好者,肯定是不会错过这里的好时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帕斯帕提纳神庙其实并不仅仅是一座“烧尸庙”,更是祈求平安、生育,甚至死后能够升天的地方。这一点与恒河河畔的瓦拉纳西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同样是对于那些在印度生活的印度教教徒来说,一生最大的愿望也不是其他,仅仅是每天都能够用恒河水进行沐浴,能够住在瓦拉纳西就更是不敢想象了。所以巴格蒂河就是尼泊尔生活的印度教徒认为的圣河。只要是节假日,他们都会去河里洗澡,试着将身上的罪恶通通洗净,这一条河最终也是会流入印度的恒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巴格马蒂河两岸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世界,一边在焚尸,一边却在晒太阳。一死一生,这或许是他们对于生死的极大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