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阿富汗游击战士的迅速增加,带动游击战的战场也在迅速扩大,到1980年中期,城市和农村的游击战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让苏军头疼不已。
在城市中,建筑众多,街巷复杂,是便于开展游击战的有利地形。此外,大批由政府官员和政府军构成的地下组织,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再加上夜幕掩护的作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全,城市游击战迅速向全国蔓延。
在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等地,战斗尤为频繁和激烈。这些地方黑夜和白天轮流掌握在游击队和苏军手里。白天,苏军士兵在各大街道趾高气扬,肆意妄为,政府官员们也都沉稳自如地走入自己的工作部门。但是太阳一落山,他们惊慌地逃进由苏军严密防守的住宅区,尽管那里有时也会听到一阵枪声或是几枚火箭弹的袭击,但相比较而言,那里算是比较安全的地区。因此在整个夜晚,城市成了游击队的天堂。抵抗力量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攻击政府大楼,广播电台,暗杀政府官员和苏军哨兵。而一到白天,他们便藏起来,消失的无影无踪。
游击队员如此神出鬼没,城市游击战开展的如此有声有色,主要得益于组织严密的游击联络网和指挥员良好的作战素质。
这些城市游击战尽管从外表看上去规模不大,并不惊人,但这些游击队的地下组织和保密能力却是令人钦佩的。地下组织每个小组成员不超过8人,每个小组有一两个武器储藏处,即使同一个抵抗组织,几个小组的成员也互不认识。
在喀布尔地区,一个最有名的城市游击战组织者叫阿卜杜勒·哈克,他属于伊斯兰党哈利斯派,在喀布尔城内外有200多名正规游击队服从他的指挥。当时他才21岁,却指挥着一群同父辈同龄的分队领导人。他成功的组织了几起在喀布尔影响力较大的游击战,获得大批支持者。
城市游击战如火如荼的同时,农村及山区的游击战,由于游击队派别不同,而且在民族,地理,宗教等方面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一直没有统一领导作战的中心,在作战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阿富汗南部和东南部的游击队,主要由部族跟山区居民构成,在宗教界人士的支持下,由素有声望的民间人士担任领导,这些游击队一般在8月至12月采取军事行动,也就是等到庄家收割之后。这些游击队的作战计划由大家共同参与讨论,经大家同意后采取游击行动。他们主要袭击政府军,袭击苏军较少,一般都在夜里。袭击之后,他们会迅速撤回驻地。这些人作战比较勇猛,但也比较轻率,有时损失比较惨重。
尽管各个地区游击队的战斗能力和作战方法不一样,但作为游击战,他们的战术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他们时常会破坏政府军和苏军的运输补给,甚至会联合起来打击政府军和苏军的孤立据点,战术相当灵活,令苏军疲惫不堪。
热门跟贴